[发明专利]7-羟基异黄酮的晶E型、其制法和其药物组合物与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48701.X | 申请日: | 2008-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21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吕扬;杜冠华;栾江伟;常颖;应剑;孙岚;赵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311/36 | 分类号: | C07D311/36;C07D311/40;A61K31/352;A61P9/00;A61P19/10;A61P29/00;A6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何文彬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羟基 异黄酮 制法 药物 组合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现了7-羟基异黄酮在固体状态下存在有晶A型、晶B型、晶C型、晶D型、晶E型五种形式;涉及发明了五种晶型样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使用7-羟基异黄酮不同晶型物质作为药物活性成分制备开发出的各种制剂及药物组合物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炎症、代谢性疾病及其他疾病中发挥的优势临床治疗作用。发现了晶型会影响7-羟基异黄酮固体药物有效成分在生物体内的吸收速度、增强或减少生物体内血药浓度从而影响药物在临床中的治疗作用。
背景技术
7-羟基异黄酮,系统化学命名为7-hydroxy-3-phenyl-4H-4-chromenone;分子结构如下
一篇发表在化工中间体2007年第6期第10页关于“抗骨质疏松新药中间体7-羟基异黄酮的合成”文章[1],记载了运用正交实验法优化了合成7-羟基异黄酮的反应条件,在最佳的反应条件下7-羟基异黄酮的粗品平均收率达95%以上,并对成品的精制工艺进行了改进,用异丙醇重结晶,使之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在优化的条件下精品的总收率达85%,纯度大于99%。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发现了7-羟基异黄酮的五种晶型固体物质存在状态,其制备方法,含有7-羟基异黄酮晶型固体物质的药物组合物,以及7-羟基异黄酮的五种晶型固体物质 在制药中的应用。
本发明从7-羟基异黄酮化合物的固体存在状态研究入手,通过晶型筛选技术,在药物有效成分的原料层面上寻找、发现固体物质存在种类与状态特征,将晶型研究与药效学研究相结合,为寻找、发现、开发具有最佳临床疗效的7-羟基异黄酮晶型固体药物提供基础科学研究数据。
本发明涉及发现了7-羟基异黄酮化合物在固体状态下具有晶A型、晶B型、晶C型、晶D型、晶E型五种存在形式,其中晶A型、晶B型、晶C型为三种稳态型,晶D型与晶E型为亚稳态型(即在一定时间和环境条件下向着晶A型转变);发明了五种晶型样品的制备方法;发现了利用7-羟基异黄酮的不同晶型物质作为活性成分制备开发出的各种制剂及药物组合物,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炎症、代谢性疾病及其他疾病中发挥的优势临床治疗作用;发现晶型会影响该固体药物有效成分在生物体内的吸收速度、增强或减少生物体内血药浓度从而影响药物在临床中的治疗作用。
本发明目的之一:提供不含结晶水或其它有机结晶溶剂的7-羟基异黄酮晶A型、晶B型、晶C型的三种固体物质稳态型存在状态和描述方式。
本发明目的之二:提供含有结晶水或其它有机结晶溶剂的7-羟基异黄酮的晶D型、晶E型的两种固体物质亚稳态型存在状态和描述方式。
本发明目的之三:提供7-羟基异黄酮的晶A型、晶B型、晶C型、晶D型、晶E型等五种固体物质样品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目的之四:提供利用7-羟基异黄酮单一晶型固体物质作为药物活性成分原料开发制备出的药物组合物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炎症、代谢性疾病及其他疾病中发挥的优势临床治疗作用。
本发明目的之五:提供利用7-羟基异黄酮的晶A型、晶B型、晶C型成分中的任意两种或三种成分按任意比例进行组合制成的7-羟基异黄酮混合晶型固体物质作为药物活性成分原料开发制备出的药物组合物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症、炎症、代谢性疾病及其他疾病中发挥的优势临床治疗作用。
本发明目的之六:提供利用7-羟基异黄酮不同晶型固体物质作为药物活性成分原料的每日人体用药剂量范围。
本发明目的之七:提供利用7-羟基异黄酮不同晶型固体物质作为药物活性成分原料制备开发出供临床使用的各种片剂、胶囊、丸剂、针剂、缓释或控释各种药物制剂及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目的之八:提供了7-羟基异黄酮三种不同晶型固体物质在生物体内存在有吸收和血药浓度差异数据,其中晶A型的最大吸收率是晶B型的6倍以上,表明7-羟基异黄酮的晶A型更易于通过胃肠道吸收而发挥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
本发明目的之九:提供利用7-羟基异黄酮晶型固体物质作为药物活性成分的口服给药途径,生物学实验证明7-羟基异黄酮不同晶型物质均可以通过胃肠道吸收、但吸收率间存在的差异表明7-羟基异黄酮不同晶型物质作为药物活性成分时可以通过改变口服用药剂量而发挥更好的临床治疗作用。
技术特征
1.7-羟基异黄酮的晶A型固体样品形态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487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牡丹组培苗褐化以及玻璃化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鸭精调味品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