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磁处理节能减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8362.3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83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裘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朗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7/04 | 分类号: | F02M2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1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处理 节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磁处理技术领域,是一种涉及机动车磁处理节能减排装置。
背景技术
燃油属碳氢类化合物,如何有效地节约燃油和减少排放是各种技术攻关的重点,根据公知技术得知,利用磁场可将燃油的分子链切割组成新的分子组合,碳氢分子和氧分子的接触面加大,有利于燃油的充分燃烧。典型的技术方案是将磁性材料固定在油管外侧,以达到对燃油的磁化作用,由于没有直接和燃油接触,加上生产的磁缸中心场强达不到强度上的技术要求,因此实际使用的效果并不理想,无法形成产业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瓶颈,利用独特的磁路组合对现有高性能稀土永磁材料进行特殊的工艺处理后,达到设计所需要的技术要求,实现对机动车辆节能减排的作用。
本发明属于机动车磁处理节能减排装置
其特征是:在机动车油路管道中串联上磁处理节能减排装置,该装置是由两个半壳体组合而成。磁性缸体封闭在阻燃ABS塑料壳体内,壳体中心有圆孔,是油管通过的路径。洞径两边分别由U型导磁体磁缸固定件和磁缸三部分组成。内含两相对应的特殊磁组合回路,每组分别由2块或2块以上的相对应的磁体组合而成,最低为一组2块(主要用于汽油机动车)。
柴油机动车由3组6块组合而成,根据发动机功率大小和不同需要,依次可调节扩展放大,可以4组8块、5组10块、6组12块......等依次扩展,等距离间隔排列在油路管道上;
在汽油装置中,利用4种不同的磁极组合、在柴油装置中,利用144种不同的磁极组合,根据发动机功率大小选取其中一组与发动机相匹配的特殊组合,对车辆发动后通过油管的燃料,进行强有力的磁化作用。其作用是当燃油(燃气)经过特殊磁处理节能减排装置时,分子被充分切割,形成新的分子组合,碳氢分子与氧分子充分接触,燃烧更加充分,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附图:
附图1柴油节能减排装置正视图
附图2柴油节能减排装置剖视图
附图3汽油节能减排装置正视图
附图4节能减排装置通用缸体解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所述磁性节能减排装置由两个半壳体组合而成。磁缸封闭在阻燃ABS塑料壳体内,壳体中心有圆孔,是油管通过的路径。洞径两边分别由U型导磁体、磁缸固定件和磁缸三部分组成,内含两相对应的特殊磁组合回路,每组分别由2块或2块以上的相对应的磁体组合而成,最低为一组2块(主要用于汽油机动车)。柴油机动车由3组6块组合而成,根据发动机功率大小和不同需要,依次可调节扩展放大,可以4组8块、5组10块、6组12块......等依次扩展,等距离间隔排列在油路管道上;
2,所述U型导磁体为厚度(4-6mm)的工业纯铁,其主要作用是导磁。
3,所述阻燃ABS固定件,外围尺寸与封闭外壳相匹配,内径与磁缸尺寸相匹配,其作用是固定磁缸不发生位移。
4,所述磁缸是采用高性能稀土永磁,其作用是对燃油进行磁化作用。
5,所述磁缸的外型选用长方形,也可选用其他外型,具体选用外型在权利要求书中列明,磁缸长宽度与油管大小尺寸相匹配。
6,利用以上构建的组合,在汽油节能减排装置中,利用磁场4种特别不同磁极组合,根据汽油发动机功率大小,选取其中一组与发动机相匹配的特殊组合,对车辆发动后通过油管的汽油燃料进行强有力的磁化作用,汽油磁处理节能减排装置的中心场强不小于200mt。在柴油节能减排装置中,利用磁场144种特别不同磁极组合,根据柴油发动机功率大小,选取其中一组与发动机相匹配的特殊组合,对车辆发动后通过油管的柴油燃料进行强有力的磁化作用,经磁化后的燃油分子,被重新切割,形成新的分子组合,碳氢分子与氧分子充分接触,燃烧更加充分,这样就完全能够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柴油磁处理节能减排装置的中心场强不小于500mt。
7,本发明实际效用是:结构简单,无须改变机动车任何结构和部件,经济性可达10%-25%,综合尾气排放减少70%以上。
8,上述说明描述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构造和外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组合,这种变化和组合都归属于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朗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朗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836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