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柴油车尾气分析装置的颗粒物过滤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59674.6 | 申请日: | 2012-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16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白飞娥;张明亮;林泽涛;刘汉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大鸣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3/022 | 分类号: | F01N3/022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从友 |
地址: | 310030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柴油车 尾气 分析 装置 颗粒 过滤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柴油车尾气分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柴油车尾气分析装置的颗粒物过滤器。
背景技术
2008年4月21日,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联合举行了国际先进柴油汽车技术战略研讨会。会上,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罗毅副司长发表了《中国发展节能减排汽车的环保战略与措施》的报告,报告的结论认为:“柴油车的污染问题仍然是造成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有关调研报告显示,机动车对城市空气污染影响严重,污染贡献率大:在大城市, 40%以上的NO来自机动车排放。城市光化学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机动车排放的NO和挥发性有机物在大气中进一步反应,形成淡蓝色烟雾,直接刺激人的呼吸系统,并对心血管等系统造成损害。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机动车销量的迅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出的氮氧化物大量增加。“十二五”期间,氮氧化物减排将成为环保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柴油车排放物主要是颗粒物与氮氧化物,尾气排放中的氮氧化物排放是其总量增加的主要来源,而当前在用柴油车排放检测只进行烟度检测,在即将实施的国Ⅳ排放标准中,将新增加在用柴油车尾气的氮氧化物检测要求。
由于柴油机采用扩散燃烧方式,决定了颗粒物(PM)排放是柴油车尾气的显著特点,颗粒物主要由固体碳粒、固体碳粒表面吸附的可溶性有机物SOF、以及可溶于水的硫酸盐组成。其中SOF可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未燃燃料和未燃润滑油,两者所占比重随具体的柴油机不同而异,但一般认为大致相等。三种成分所占的比例随发动机类型、油品和所处工况而有较大差异。其中在部分负荷时SOF占26%,硫酸盐占10%,固体碳粒占64%。
柴油车尾气分析装置中的检测单元一般要求在保留被检气体成分的前提下,过滤尾气中颗粒物与水,使得检测单元长期稳定工作。如何有效地过滤掉颗粒物,是柴油车尾气分析装置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而现有的过滤器滤芯极易堵塞,造成整个过滤器功能失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柴油车尾气分析装置的颗粒物过滤器,该过滤既能够保留被检气体成分,又能过滤颗粒物,具有工作可靠、维护方便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用于柴油车尾气分析装置的颗粒物过滤器,该过滤器包括外罩、连接盖、锁紧盖、手柄和过滤芯体;所述的外罩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的外壁上设有进气口,开口端的外部与连接盖固定连接,开口端的内部设有气室和芯体安装室,所述的芯体安装室设置在气室的外侧,芯体安装室的侧壁上设有出气孔;所述的过滤芯体包括内芯、连接轴、初级滤芯和精密滤芯,内芯固定设置在芯体安装室内,连接轴与内芯相连接并朝向气室设置,在芯体安装室和气室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封闭,芯体安装室在开口端设有第二密封圈封闭,所述的第一密封圈与第二密封圈分别位于出气孔的两侧;所述的内芯的中部径向设有径向气道,在径向气道的右侧设有第一轴向气道,径向气道与出气孔相连通;所述的连接轴由端头和轴杆构成,连接轴通过轴杆与所述的内芯固定连接,并在内芯与端头之间设有安装口,所述的初级滤芯设置在安装口的外侧,精密滤芯设置在安装口的内侧,所述的轴杆还设有与第一轴向气道相连接的第二轴向气道,第二轴向气道的外侧壁设有多个通孔;锁紧盖设置在内芯外侧,锁紧盖的外圈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的连接盖外圈设有与第一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一内螺纹,所述的手柄穿过锁紧盖与内芯固定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轴通过轴杆与所述的内芯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所述的轴杆设有第二外螺纹,第一轴向气道内设有第二内螺纹,连接轴通过第二外螺纹、第二内螺纹配合与所述的内芯相固定连接。通过轴杆与所述的内芯可拆卸式固定连接,可以方便的更换初级滤芯。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端头的内圈设有第一环形槽,所述的内芯朝向端头的端面的内圈设有第一台阶环形面,所述的精密滤芯的一端设置在第一环形槽内,另一端设置在第一台阶环形面上;端头的外圈设有第二台阶环形面,所述的内芯朝向端头的端面的外圈设有第二环形槽,所述的初级滤芯的一端设置在第二台阶环形面上,另一端设置在第二环形槽内。上述的结构一方面使精密滤芯和初级滤芯固定牢固,另一方面也便于拆卸。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精密滤芯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第三密封圈,两个第三密封圈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环形槽和第一台阶环形面相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大鸣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大鸣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596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