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极性碱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或分离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63467.8 | 申请日: | 2012-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78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梁鑫淼;龙珍;张秀莉;王超然;郭志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J39/04 | 分类号: | B01J39/04;G01N30/0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极性 碱性 化合物 分离 分析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强极性碱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和分离制备,具体的说是用阳离子交换材料作为固定相,以质谱兼容的溶剂作为流动相,实现离子交换与MS的联用对强极性碱性化合物进行分离检测,解决这类化合物分离难和检测难的问题。另外,强极性碱性化合物用传统的离子交换或者亲水分离得到的产品通常含有盐,不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如NMR,MS检测等,本发明可用于强极性碱性化合物的无盐制备。
技术背景
碱性化合物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在医药行业,碱性药物占据了已有药物的70%,同时,碱性化合物还是众多药物的中间体或者先导物,在维护人类健康的过程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David V.McCalley,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1217(2010)858)。
在众多的碱性化合物中,强极性碱性化合物在生命科学领域以及医药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五羟色胺,一种神经递质。作为神经递质的五羟色胺,在脑内可参与多种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的调节,如睡眠、摄食、体温、精神情感性疾病的调节(穆朝娟等,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又表明,五羟色胺在脑中含量的变化,可以影响血脑屏障通透性的改变。因此,检测组织和血液中五羟色胺的含量对各种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此外,一些强极性碱性化合物还是药物合成的中间体,如胞嘧啶。在有机合成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大量的副产物,不经提纯的药物中间体混合物直接参与反应,势必会对药物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除了作为神经递质,药物中间体以外,强极性碱性化合物还在其它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作为药物原料的吡啶,食品安全中引人关注的瘦肉精——莱克多巴胺等等。
分离强极性碱性化合物是一件很难的事。在普通的反相材料上,强极性碱性化合物往往保留时间较短,有的甚至在死时间出峰,难以将其与干扰物质进行分离(Hao Luo等,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1202(2008)8)。有研究者,通过极性共聚或者极性包埋等方法,将极性基团引入反相固定相中,增强其耐受高浓度水溶液甚至是耐受纯水流动相体系的能力,已达到增强强极性碱性化合物保留的作用(Z.M,Guo等,,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1217(2010)4555)。但,目前大多数商品化的极性反相柱耐受纯水(低有机相浓度流动相体系)的能力以及在该条件下的稳定性较差。另外,即使是使用纯水作为流动相,为强极性化合物提供的保留时间的可调空间仍然较小,很多时候并不能满足目标化合物与干扰物质的分离。亲水作用色谱作为反相作用色谱的一个补充,可以很好的实现强极性化合物的分离。但亲水作用色谱在使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缓冲盐,缓冲盐的使用不利于化合物的后续表征工作的开展,如NMR,活性筛选等等。此外,亲水作用色谱还具有难平衡,用初始流动相溶解样品难等问题(Y.Yang等,Journal Chromatography A1216(2009)5518)。保留好,质谱兼容,无需盐作为流动相添加剂就能分离的色谱模式,对强极性碱性化合物的使用及新型强极性碱性化合物的发现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也是目前色谱领域内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强极性碱性化合物的分离方法,主要涉及强极性碱性化合物的质谱兼容的分离分析方法开发和无盐的分离制备方法开发。
其利用硅胶基质的阳离子交换固定相高对强极性碱性化合物进行较好的保留和分离,该方法可广泛用于强极性碱性化合物的分离分析和分离制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强极性碱性化合物的分离方法,
1)固定相:一种阳离子交换色谱材料作为强极性碱性化合物分离的固定相。其结构式如下:
其中SiO2为硅胶。
2)流动相:以有机溶剂和离子交换剂作为流动相,将碱性化合物从固定相表面洗脱,以满足LC-UV,LC-PDA,LC-ELSD,LC-MS等分离检测的需要;
具体为:
1)固定相:固定相结构示意图中R1指的是碳数为1~8的烷基中的一种,R2是碳数为1~8的烷基或者苯环中的一种;R3为磺酸基、磷酸基和羧基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34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