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交联功能化的基因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及检测试剂盒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566955.4 申请日: 2012-12-24
公开(公告)号: CN103898194A 公开(公告)日: 2014-07-02
发明(设计)人: 何建安;顾大勇;赵芳;史蕾;赵纯中;刘春晓;徐云庆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C12Q1/14;C12Q1/04;C40B40/06;C40B50/14;C12R1/445;C12R1/19;C12R1/63;C12R1/085;C12R1/42;C12R1/01
代理公司: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代理人: 何平
地址: 518045 广东省深圳市***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交联 功能 基因芯片 及其 制备 方法 检测 试剂盒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交联功能化的基因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及检测试剂盒。

背景技术

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是影响食品质量和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发达国家每年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群感染食源性疾病。近年来,我国的广东、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出现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中毒事件,引起其社会和我国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其中,在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事件中常见的重要致病菌为: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单核细胞增生菌、大肠杆菌O157:H7、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等。屡次出现食源性致病微生物中毒事件,除了管理上的问题外,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的限制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建立和完善食品中致病微生物快速定量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对于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金标准”是培养法,该方法需要经过分离培养、生化鉴定等步骤,其过程较为繁琐、耗时,而且需要具备较高的实验室标准。难以满足在应对突发性食品安全公共事件上快速诊断的需要。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鉴定已不再局限于对其外部形态及生理特性等常规检验上,而是从分子生物学水平上对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直接鉴定。

基因芯片技术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而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领域一项里程碑式的重大技术革新。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机械化的点样技术将大量的DNA探针按照一定的阵列模式固定于芯片的特定位置,然后与待测的标记样品按碱基配对原理杂交,借助共聚焦荧光检测系统或者表面等离子共振的非标记检测系统,获取分析物的基因序列信息。目前,国内大量医疗机构,生物研究机构以及高校等相关的科研单位已经展开我国关于基因芯片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虽然基因芯片技术在微生物检测方面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但还有不少问题和缺陷亟待解决。

传统的基因芯片技术中的DNA探针固定方法通常需要对DNA探针进行氨基、巯基等功能化标记。另外每条探针链通常只有一个功能基团,位点少导致固定效率较低,从而进一步影响检测信号。而且传统的基因载体芯片存在抗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能力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固定效率较高且抗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能力好的光交联功能化的基因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光交联功能化的基因芯片,包括支撑层、设置于所述支撑层上的引发剂层、共价结合于所述引发剂层上的聚寡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层、连接于所述聚寡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层侧链末端的光交联剂及固定于光交联剂上的DNA探针;所述DNA探针为

序列为SEQ ID NO:1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探针、

序列为SEQ ID NO:2的大肠杆菌O157:H7探针、

序列为SEQ ID NO:3的副溶血弧菌探针、

序列为SEQ ID NO:4的志贺氏菌探针、

序列为SEQ ID NO:5的单胞李斯特菌探针、

序列为SEQ ID NO:6的腊样芽胞杆菌探针、

序列为SEQ ID NO:7的荚膜产气杆菌探针、

序列为SEQ ID NO:8的霍乱弧菌探针、

序列为SEQ ID NO:9的空肠弯曲菌探针、

序列为SEQ ID NO:10的沙门氏菌探针以及

序列为SEQ ID NO:11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探针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物层为表面镀有金膜或银膜的玻璃基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引发剂层包括稀释剂和含聚乙二醇的引发剂,所述含聚乙二醇的引发剂与所述稀释剂的摩尔比为1:1000~5:100;其中,

所述稀释剂的结构式为:

所述含聚乙二醇的引发剂的结构式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寡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甲酯层在干的状态下的厚度为5~20n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光交联剂为苯基叠氮类化合物、吖丙啶类化合物或二苯甲酮类化合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未经深圳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69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