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产β-丙氨酸的基因工程菌的构建、表达及应用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568351.3 申请日: 2012-12-25
公开(公告)号: CN103898033A 公开(公告)日: 2014-07-02
发明(设计)人: 袁京;董文玥;吴洽庆;朱敦明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C12N1/21 分类号: C12N1/21;C12N15/60;C12N15/63;C12P13/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00308 *** 国省代码: 天津;1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高产 丙氨酸 基因工程 构建 表达 应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高产β-丙氨酸的基因工程菌,所述的方法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得到植物乳杆菌的L-天冬氨酸-α-丙氨酸脱羧酶(PanD)基因,基因序列号分别为NC_004567.2,并在基因两端加上NdeI和XhoI酶切位点,并将基因构建到pET-32a(+)载体中,得到PanDL.p基因的高表达载体pET-32a(+)-panDL.p,然后将高表达载体转化入受体菌,即得到所述的产β-丙氨酸的基因工程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β-丙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体菌为含有PanD基因的埃希氏菌属、棒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分枝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变形菌属、固氮菌属、根瘤菌属、志贺菌属、李斯特菌属、至弧菌属、克雷伯氏菌属等菌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β-丙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质粒为下列之一:pET系列质粒、pTXB1系列、pGEX系列、pETduet系列、pTYB系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β-丙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能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宿主菌为下列之一:BL21系列、Rosetta系列、Origami系列、Tuner系列。

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产β-丙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利用全细胞转化合成β-丙氨酸的方法。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为:将所述产β-丙氨酸的基因工程菌经种子培养基37℃过夜活化后,按1∶100比例接种到发酵培养基,37℃、200rpm培养至对数中期,加入诱导剂IPTG至终浓度0.5mM,30℃、180rpm诱导培养6小时左右,离心收集菌体,加入底物1.5M L-天门冬氨酸溶液至终浓度为18~80g/L,终浓度为1%的表面活性剂,37~50℃,200rpm下转化4~8小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培养基为:玉米浆干粉10g/L、酵母膏5g/L、NaCl 5g/L、自来水750mL、NH3·H2O调节pH至7.30,定容到1000mL。115℃灭菌20min。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毫升反应体系中生物催化剂的用量为0.25~0.4g。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Tween80、TritonX-100、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L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十二烷基磺酸钠)、PEG600(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温度为37℃~50℃。

1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产β-丙氨酸的基因工程菌,利用发酵液直接转化合成β-丙氨酸的方法。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为:将所述产β-丙氨酸的基因工程菌经种子培养基37℃过夜活化后,按1∶50比例接种到发酵培养基,37℃、200rpm培养6小时,加入诱导剂IPTG至终浓度0.5mM,30℃、180rpm诱导培养6小时左右,加入底物1.5M L-天门冬氨酸溶液至终浓度为10g/L,终浓度为1%的表面活性剂,30~42℃,200rpm下转化7~15小时。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酵培养基为:玉米浆干粉10g/L、酵母膏5g/L、NaCl 5g/L、自来水750mL、NH3·H2O调节pH至7.30,定容到1000mL。115℃灭菌20min。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面活性剂为:Tween80、TritonX-100、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L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S(十二烷基磺酸钠)、PEG600(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温度为30~42℃。

16.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改变或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均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6835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