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甲斑蝥素衍生物脂质微球注射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70405.X | 申请日: | 2012-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73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唐星;蔡翠芳;牛砚涛;张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正鑫药物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10 | 分类号: | A61K9/10;A61K31/407;A61K47/44;A61P3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智龙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1115 | 代理人: | 宋铁军 |
地址: | 110179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斑蝥素 衍生物 脂质微球 注射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去甲斑蝥素酰亚胺N-烷基衍生物的脂质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属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恶性肿瘤作为全球较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极大地危害人类的健康,并将成为新世纪人类的第一杀手。从世界范围内看200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010万,死亡620万,现癌症病例2240万,2008年,癌症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上升到756万,估计到2015年将有1500万新发病例。同时恶性肿瘤已不再是发达工业国家的严重疾病,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更大的疾病负担。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由于工业化,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存在,恶性肿瘤面临的形势也愈发严峻。因此,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成为了药学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但是,由于大多数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严重,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身心遭受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在考虑提高药物药效的同时,降低药物的刺激性、毒性和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用药的顺应性及生存质量成为了研究的重中之重。
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是斑蝥素的合成衍生物,是由我国首先开发的治疗肝癌的新药,与斑蝥素相比,不仅显著提高了抗癌效果,而且也大大降低了肾毒性和对泌尿系统的强烈刺激性。其在治疗肿瘤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包括升高白细胞,调节免疫且不产生骨髓抑制,是治疗肝癌、食管癌、胃癌和贲门癌等多种消化道癌症的首选辅助药物,其中以原发性肝癌为主,手术以及放化疗前后均可使用。临床用药显示,对肝癌患者,去甲斑蝥素的使用可使生存期延长,AFP下降,瘤体及肿大的肝脏回缩、质地变软,能减轻肝区疼痛及腹水;对于食管癌、胃癌、贲门癌患者,可见癌灶稳定或缩小,疼痛及梗阻缓解,进食改善。去甲斑蝥素还可以改善肝功能,同时也是是肝炎、肝硬化及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用药。这些优势使去甲斑蝥素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临床上使用的去甲斑蝥素主要以片剂和注射剂为主。
但是,去甲斑蝥素在临床应用上有着一定的限制。第一,去甲斑蝥素虽然很大程度上减小了斑蝥素的毒性,但是并未完全消除,仍然具有一定程度的泌尿系统毒性,动物实验显示,用药剂量到达一定程度时,肾脏和肝脏出现病理变化,临床使用时部分患者在静脉给药每日超过20mg或者口服每日超过30mg时即出现不良反应,口服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因而,临床最大应用剂量上存在着严格限制,这也严重阻碍了药物疗效的发挥。第二,以3H-去甲斑蝥素片给小鼠灌胃研究显示,去甲斑蝥素吸收后较快分布于各组织,给药后15分钟在肝脏,癌组织达高峰浓度,6小时后浓度显著下降,24小时内大部分经肾排泄,体内较少积蓄,此研究结果显示去甲斑蝥素在体内消除速度较快,使患者用药的顺应性降低。另外,体内分布结果显示,小鼠灌胃去甲斑蝥酸钠溶液后,AUC0-t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小肠、胃、子宫、肾、睾丸、肝、心、脑,提示去甲斑蝥素经口服后在体内分布广泛,且在肝脏组织中分布少且消除速度快,此种特性不仅降低了药效,且增加了对其他脏器的毒性。第三,现临床上应用的去甲斑蝥素注射液多为钠盐(5mg·mL-1,2ml)的pH约9.0,远大于血液pH值(7.35~7.45),因此对血管壁刺激较大,易引起化学性静脉炎;由于药物本身也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亦可引起血管痉挛,血液减少,相对局部去甲斑蝥酸钠的浓度增大,加重静脉炎,若输液速度远大于血液流速,则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易引起静脉炎症,静脉部红、肿、热、痛,沿静脉走行长条发红,如有渗出则红肿成块状,运动受限,经热敷理疗处理好转治愈。因此,在临床用于外周浅静脉输液时,发生浅静脉炎的比例相当高,有的病人拒绝用该药治疗,影响药物在临床上正常使用。
鉴于上述特性,为了使去甲斑蝥素发挥更好的发挥疗效,能够充分发挥去甲斑蝥素作用的高效、低毒、低刺激性的衍生物及新剂型的开发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静脉注射脂肪乳剂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载体,近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其特殊的理化特性和低毒性决定了其可以作为脂溶性药物,特别是抗癌药物、麻醉药物及抗炎药物的良好载体。与传统注射液相比较,脂肪乳剂可以降低血管刺激性,并起到靶向肿瘤组织的作用。静脉注射脂肪乳剂作为肠外能量的重要补给方式应用于临床已近半个世纪,是根据乳糜微粒的组成、结构与特点而设计,主要是由甘油三酯和磷脂组成的乳剂颗粒溶液。由于药物包裹于脂肪乳剂的脂质核心部分,该结构类似于微球,因此脂质微球(Lipid Microsphere,LM)的名称也应用而生。一般认为脂质微球是通过将药物溶于脂肪油中,并经磷脂乳化分散于水相后制成,是一种以脂肪油为软基质而被磷脂膜包封的微粒分散体系,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许多物理化学及生物学上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正鑫药物研究有限公司,未经辽宁正鑫药物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04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胶同步进胶混合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铅酸蓄电池极板涂板余膏清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