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硅纳米线的药物载体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579414.5 申请日: 2012-12-27
公开(公告)号: CN102989006A 公开(公告)日: 2013-03-27
发明(设计)人: 何耀;彭飞;苏媛媛;李述汤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大学
主分类号: A61K47/48 分类号: A61K47/48;A61K47/04;A61K45/00;A61K31/704;A61K31/337;A61P35/00
代理公司: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代理人: 常亮
地址: 215123 江苏***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于 纳米 药物 载体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纳米生物医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纳米材料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硅纳米线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纳米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纳米材料作为药物载体进行癌症治疗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传统的抗癌药物,如:盐酸阿霉素(DOX)和紫杉醇(PTX),会分布于正常组织中并且能够快速的被肾脏清除,只有极少量的抗肿瘤药物能够累积在癌症部位发挥作用(Clin.Cancer.Res.1999,5,1703-1707;Pharm.Res.2003,20,1337-1350;Clin.Cancer.Res.2005,11,8782-8788;Nat.Rev.Cancer.2006,6,583-592.),因而在癌症治疗方面受到极大的限制。

为提高抗肿瘤药物在作用部位的药物浓度,其有效的策略之一是设计高载药效率的药物载体。近年来,许多纳米材料由于其较大的比表面积、多孔结构等优良的性能被用于设计成高载药量的纳米药物载体,如:基于介孔硅的药物载体装载DOX的量为1200mg/g(ACS nano2010,4,529-539;ACS Nano2011,5,7462-7470;Angew.Chem.Int.Ed.2011,50,8853-8857.);氧化石墨烯负载DOX的量达到2350mg/g(J.Phys.Chem.C.2008,112,17554-17558;J.Am.Chem.Soc.2008,130,10876-10877;Small2011,7,460-464.);而单壁碳纳米管具有极高的DOX负载效率达到4000mg/g(ACS Nano2007,1,50-56.)。然而尽管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如此巨大的进步,发展具有更高载药效率的新型纳米药物载体依然势在必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硅纳米线的具有更高负载效率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

与传统硅技术相比,硅纳米结构(如:纳米点、纳米线、纳米球等)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优良的光电性质、在体内易降解和极易进行表面修饰的优点(Nature2000,408,440-444;Science2003,299,1874-1877;J.Am.Chem.Soc.2007,129,7228-7229;Angew.Chem.Int.Ed.2009,121,134-138;J.Am.Chem.Soc.2009,131,4434-4438;J.Am.Chem.Soc.2011,133,14192-14195;Nat.Mater.2009,8,331-336;Nano Lett.2012,12,5532-5538.)。因而,硅纳米材料被广泛用于生物领域,尤其是硅纳米线(silicon nanowires,SiNWs)被广泛用于生物应用领域,如:基于SiNWs肿瘤成像和癌症热治疗的纳米探针(Angew.Chem.Int.Ed.2011,123,3136-3139;ACS Nano2012,6,2582-2590;Nano.Lett.2012,12,1845-1850.)。近期相关工作表明硅纳米线由于大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在催化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J.Am.Chem.Soc.2009,131,17738-17739;Nano.Lett.2009,9,4539-4543;Nano.Lett.2009,9,3550-3554.),而大的比表面积和多孔结构也是增大载药率的两个重要因素。

基于上述的理论基础,发明人首次发展了利用硅纳米线作为新型纳米载体装载抗肿瘤药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基于硅纳米线的药物载体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下述步骤:

用缓冲溶液将硅纳米线配成20~200微克每毫升的体系,加入抗肿瘤药物混合成溶液,在20~37摄氏度下振荡3~30小时,离心并用相同缓冲溶液清洗3~10次,除去上层未结合的抗肿瘤药物,得到下层沉淀即为硅纳米线-抗肿瘤药物复合物。

优选的,所述的硅纳米线直径为50~150纳米、长度为250~750纳米。

优选的,所述的缓冲溶液pH为4~10。

优选的,所述的缓冲溶液为PB缓冲液、PBS缓冲液或碳酸盐缓冲液,其中PB缓冲液表示磷酸盐缓冲液,PBS缓冲液表示加了氯化钠的磷酸盐缓冲液。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未经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94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