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雷莫拉宁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210579839.6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7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安;陈代杰;陈舟舟;林惠敏;潘海学;方敏;钟京谕;蓝鸿;王元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C07K9/00 | 分类号: | C07K9/00;C12P21/02;C12N15/08;C12N1/21;A61K38/14;A61P31/04;C12R1/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长会;谢燕军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莫拉宁 衍生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式(I)所示的雷莫拉宁衍生物:
式(I)。
2.制备式(I)所示的雷莫拉宁衍生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分别将雷莫拉宁产生菌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 sp.ATCC33076的ramo orf24-orf25-orf26和orf26基因敲除,获得游动放线菌突变株mPHX9-96-6和mPHX10-12-6;
(2)并分别构建含恩拉菌素产生菌杀真菌链霉菌Streptomycesfungicidicus ATCC 21013的end orf45-orf46基因和end orf45的重组质粒pPHX9-88-6和pPHX10-23-1,并将其转入到大肠杆菌ET12567中;
(3)通过大肠杆菌和游动放线菌之间的属间接合转移,分别将重组质粒pPHX9-88-6和pPHX10-23-1导入到游动放线菌突变株mPHX9-96-6和mPHX10-12-6中,重组质粒pPHX9-88-6导入的突变株命名为mPHX10-43-2,重组质粒pPHX10-23-1导入的突变株命名为mPHX10-43-3;
(4)利用步骤(1)-(3)基因工程方法构建的游动放线菌突变株mPHX10-43-2和mPHX10-43-3进行发酵,调节pH至3.0-4.0,离心收集湿菌体,通过用溶剂抽提来制备含有式(I)所示的雷莫拉宁衍生物的粗提液,并浓缩至原体积的1/5-1/10,得浓缩液;
(5)将上述浓缩液的pH调节至7.0-8.0,通过大孔吸附树脂,用洗脱液洗脱,得到含有式(I)所示的雷莫拉宁衍生物的粗品;
(6)经过C-18、C-8或聚合物色谱填料的中低压或高压分离纯化步骤(5)所述粗品,制得式(I)所示的雷莫拉宁衍生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调节pH所使用的酸为草酸、盐酸或硫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溶剂为乙醇或丙酮,使用量为湿菌体体积的3-6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大孔吸附树脂为普通中等极性的树脂,优选上海华震树脂公司的HZ-803、HZ-806,苏州纳微科技公司的NM100或罗门哈斯公司的XAD-4。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洗脱剂分别为含30%乙醇的水溶液、含50%乙醇的水溶液、含70%乙醇的水溶液和pH 3.0-4.0含70%乙醇的水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中,中低压所用的流动相为乙酸铵水溶液(4g/L)∶甲醇=75-10∶25-90(v/v);高压所用的流动相为乙酸铵水溶液(4g/L)∶甲醇=40-60∶60-40(v/v)。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还包括用0.2-0.45um微孔滤膜对所得粗品进行脱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获得的式(I)所示的雷莫拉宁衍生物的HPLC纯度为95%以上。
10.式(I)所示的雷莫拉宁衍生物在制备治疗严重的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药物上的应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染选自心内膜炎、脑膜炎、肺炎、败血症、急慢性骨髓炎、烧伤感染、皮肤或软组织化脓性感染。
12.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治疗有效量的式(I)所示的雷莫拉宁衍生物和药学可接受的载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选自赋形剂,稀释剂,香味剂或甜味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7983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