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醇类-水热法制备高纯氧化镁晶须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0425.5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8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杜娟;吴玉龙;陈镇;杨明德;刘吉;胡湖生;党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30B7/10 | 分类号: | C30B7/10;C30B29/16;C30B29/62;C01F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鸿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7 | 代理人: | 邸更岩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法制 高纯 氧化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氧化镁晶须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种采用醇类-水热法制备高纯氧化镁晶须的方法,属于化工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新疆、青海、西藏等西部地区拥有极为丰富的盐湖资源,目前盐湖资源工业化规模利用主要是提钾盐,提钾后产生大量的卤水,其中含有丰富的镁资源(主要包括硫酸镁和氯化镁等)。盐湖中的镁资源品位高、储量大、易于开采,但目前尚未得到有效开发,这样一方面造成镁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严重影响了盐湖其他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已经成了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开发的“瓶颈”。因此,探讨镁资源的综合利用途径,以盐湖卤水为原料通过经济性好、技术可靠的工艺生产高附加值、市场需求量大的高品位镁化合物将是盐湖开发中的必由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从制备方法来看,以盐湖硫酸镁镁资源为原料制备氧化镁晶须的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以卤水制得的单质镁作为原料直接氧化得到氧化镁。此法虽然可得到高纯度的产品,但是在生产中需要大量纯净的单质镁,而纯净的镁很不易得到,这就大大增加了生产成本,故此法的推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以含镁无机物MgSO4·7H2O为原料,制取中间产物碱式硫酸镁(xMgSO4·yMg(OH)2·zH2O),再经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镁晶须。
三、以含镁无机物MgSO4·7H2O为原料制取中间产物氢氧化镁(Mg(OH)2),再经高温煅烧得到氧化镁晶须。
四、以含镁无机物MgSO4·7H2O为原料制得中间产物三水碳酸镁(MgCO3·3H2O),再经高温锻烧得到氧化镁晶须。
以上四种方法相比较,第一、二、三种方法更为实用。从原料来源看,以硫酸镁为原料,与第一种方法中以金属镁为原料相比,其原料更广泛,除盐湖外,还可以是矿石、海水、工业废液等,但是目前以硫酸镁为原料制备氧化镁晶须的报道很少;在反应过程中,第二、三、四种均先制得中间产物,再经干燥、锻烧得氧化镁晶须,这样更有利于对整个反应的控制;无论是产品的粒度还是纯度都能在中间产物阶段得到改进,使最终产物更为理想;从中间体的分子式看,碱式硫酸镁(xMgSO4·yMg(OH)2·zH2O)的分子式较长,在煅烧过程中释放的组分相对较多(包括结晶水、结构水、二氧化硫等),更不易保持中间体的针状形貌,因此选择的中间体为氢氧化镁(Mg(OH)2)或三水碳酸镁(MgCO3·3H2O);从中间体分解能力的强弱看,氢氧化镁是六方晶系,而三水碳酸镁为单斜晶系,所以前者的晶格能远远大于后者,故在煅烧过程中氢氧化镁更难分解。综上所述,应选择最佳的中间体为三水碳酸镁(MgCO3·3H2O)。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醇类-水热法制备高纯氧化镁晶须的方法,该方法以硫酸镁为原料、碳酸铵为沉淀剂制得中间体三水碳酸镁,再经干燥、煅烧工艺制得氧化镁晶须。方法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盐湖硫酸镁镁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加入的添加剂,可以制备得到高纯氧化镁晶须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意义。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醇类-水热法制备高纯氧化镁晶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按如步骤进行:
1)配制硫酸镁溶液和碳酸铵溶液,MgSO4溶液初始浓度:1~3mol/L;碳酸氨溶液初始浓度:1~3mol/L;
2)取MgSO4溶液加入结晶器中,控制反应温度20~50℃,搅拌速率200~500r/min,待系统稳定后加入醇类添加剂,添加剂体积占溶液总体积的百分比为20%~80%;所述的醇类添加剂为乙二醇、无水乙醇或丙三醇;
3)滴加(NH4)2CO3溶液,控制硫酸镁和碳酸氨的化学计量比范围在1:1.0~1.2之间,加料完毕后搅拌并陈化;
4)将步骤3)所得产物过滤得到结晶固体和结晶母液I;将得到的结晶固体用去离子水洗涤、过滤数次,再用无水乙醇洗涤、过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04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舱纵梁与水箱固定框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防腐接地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