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3486.7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4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国;黄春开;丁颜玉;路崇;王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167 | 分类号: | G01R31/3167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8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fid 读写 芯片 系统 方法 | ||
1.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探针台,用于对被测芯片自动对针、跳针和完成探针测试;
中央控制器,用于根据各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指定的运算或操作;
上位机,用于控制各个部件协同工作,以及让操作人员监控整个测试过程;
RFID卡,用于与芯片阅读器进行通信;
芯片阅读器,用于通过与RFID卡进行通信进而对被测芯片进行性能测试;
所述的探针台分别与中央控制器和芯片阅读器相连接,所述上位机分别与中央控制器和芯片阅读器相连接,所述芯片阅读器还与RFID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针台包括:
探针,用于引出被测芯片的接点;
第一TTL电平接口,用于与中央控制器通信;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探针台中各个部件的运作;
显示屏,用于显示BIN信号和被测芯片的测试结果;
所述的探针与芯片阅读器连接,所述第一TTL电平接口与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探针和第一TTL电平接口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显示屏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央处理器包括:
第二微控制器,用于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和对信号进行转换;
FPGA控制板,用于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光耦隔离电路,用于电平转换和噪声隔离;
第二TTL电平接口,用于与探针台进行通信;
所述的第二微控制器与上位机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还依次通过FPGA控制板、光耦隔离电路和第二TTL电平接口进而与第一TTL电平接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片阅读器包括:
第一微控制器,用于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和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
芯片测试座,用于连接被测芯片,使被测芯片与RFID卡进行通信;
32Pins接口,用于与探针进行通信;
射频天线,用于连接在芯片测试座与RFID卡之间;
所述第一微处理器与上位机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依次通过芯片测试座和32Pins接口进而与探针连接。
5.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探针台向中央处理器发出开始测试信号;
B、中央处理器响应探针台发出的开始测试信号,并通过上位机对芯片阅读器发出测试请求;
C、芯片阅读器与RFID卡进行通信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和测试结束信号通过上位机反馈给中央控制器;
D、中央处理器处理测试结果并将测试结束信号发送给探针台;
E、探针台显示被测芯片的测试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B包括:
B1、第二TTL电平接口接收到开始测试信号;
B2、FPGA控制板对经光耦隔离电路处理后的开始测试信号采样;
B3、FPGA控制板对采样后的开始测试信号进行确认,并向第二微控制器发出测试请求;
B4、第二微控制器通过上位机向芯片阅读器发出测试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C包括:
C1、第一微控制器接收测试请求;
C2、被测芯片发送调制信号到射频天线,进而激活进入射频天线磁场的RFID卡后,RFID卡与被测芯片进行双向通信以实现对被测芯片进行性能测试;
C3、第一微控制器根据测试得到的数据判断测试结果,并将测试结果和测试结束信号通过上位机反馈给中央处理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包括:
D1、第二微控制器将接收到的测试结果和测试结束信号转换为BIN信号、REJ信号和EOT信号,并发送给FPGA控制板;
D2、FPGA控制板将接收到的BIN信号、REJ信号和EOT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并通过光耦隔离电路和第二TTL电平接口发送到探针台。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试结果包括测试通过的芯片数、测试失败的芯片数和良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中山大学,未经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348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