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83486.7 | 申请日: | 2012-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4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国;黄春开;丁颜玉;路崇;王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1/3167 | 分类号: | G01R31/3167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8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rfid 读写 芯片 系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成电路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芯片中测,是指在对芯片封装之前对晶圆进行探针测试,标记甚至淘汰在该测试中不合格的芯片。其目的在于,如果该芯片是设计中的芯片,芯片设计人员将直接根据芯片中测的结果改善设计中存在的缺陷,有效地缩短了芯片设计的周期;而如果该芯片是量产中的芯片,芯片投资商将根据芯片中测的良率结果,评估这批晶圆的质量以及后续工序的资金成本预算。
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不同于传统的模拟、数字或数模混合芯片的晶圆探针测试。RFID读写器芯片的特点在于:该芯片内部集成了高集成度的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数字部分除了处理ISO/IEC14443A/B帧和错误校验(奇偶&CRC)之外,还同时兼容8位并行、SPI等六种与主机的通信方式;模拟部分则集成了坚固有效的调制解调电路,且包含了多达十六种模拟调试信号的输出。因此,RFID读写器芯片对中测平台有着十分苛刻的要求。
但是,芯片中测所处的环境错综复杂,测试实验室内通常有上百台机器同时运作,里面的通风设备、上位机、探针台、复杂的电缆线等无时无刻在辐射着能量,这给芯片中测加了诸如噪声等许多不良的因素。而且传统的芯片中测系统虽然兼容了多类芯片的测试方案,但是一般来说只适用于芯片封装之前的中测,封装之后的成品测试则没有办法进行了。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保证高效时序处理,并且具有良好扩展设计的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保证高效时序处理,并且具有良好扩展设计的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系统,包括:
探针台,用于对被测芯片自动对针、跳针和完成探针测试;
中央控制器,用于根据各指令信号控制执行指定的运算或操作;
上位机,用于控制各个部件协同工作,以及让操作人员监控整个测试过程;
RFID卡,用于与芯片阅读器进行通信;
芯片阅读器,用于通过与RFID卡进行通信进而对被测芯片进行性能测试;
所述的探针台分别与中央控制器和芯片阅读器相连接,所述上位机分别与中央控制器和芯片阅读器相连接,所述芯片阅读器还与RFID卡连接。
作为所述的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探针台包括:
探针,用于引出被测芯片的接点;
第一TTL电平接口,用于与中央控制器通信;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探针台中各个部件的运作;
显示屏,用于显示BIN信号和被测芯片的测试结果;
所述的探针与芯片阅读器连接,所述第一TTL电平接口与中央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探针和第一TTL电平接口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显示屏的输入端。
作为所述的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中央处理器包括:
第二微控制器,用于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和对信号进行转换;
FPGA控制板,用于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
光耦隔离电路,用于电平转换和噪声隔离;
第二TTL电平接口,用于与探针台进行通信;
所述的第二微控制器与上位机连接,所述第二微控制器还依次通过FPGA控制板、光耦隔离电路和第二TTL电平接口进而与第一TTL电平接口连接。
作为所述的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系统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芯片阅读器包括:
第一微控制器,用于与上位机进行通信和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
芯片测试座,用于连接被测芯片,使被测芯片与RFID卡进行通信;
32Pins接口,用于与探针进行通信;
射频天线,用于连接在芯片测试座与RFID卡之间;
所述第一微处理器与上位机连接,所述第一微控制器依次通过芯片测试座和32Pins接口进而与探针连接。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是:
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探针台向中央处理器发出开始测试信号;
B、中央处理器响应探针台发出的开始测试信号,并通过上位机对芯片阅读器发出测试请求;
C、芯片阅读器与RFID卡进行通信测试,并将测试结果和测试结束信号通过上位机反馈给中央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中山大学,未经广州中大微电子有限公司;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8348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