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测速设备的故障报警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10593753.9 | 申请日: | 2012-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57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楼宇伟;刘保生;张燕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3/00 | 分类号: | B61L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测速 设备 故障 报警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技术,特别是一种轨道交通测速设备的故障报警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是地铁运输的基础设备之一,它担负着轨道交通的路网上行车设备的运行状况、列车运行的实时状态、运输调度的指令控制等信息的传递与监控任务,在控制列车运行,保证列车安全,保证高效的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核心设备就是列车自动防护系统(ATP:Automatic Train Protect)。ATP以测速系统为基准,保证列车安全运行。测速系统主要通过传感器技术来测出列车当前速度,以此来控制轨道交通的安全。
现有技术中的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通过各子系统,将本系统内的设备故障诊断信息发送给维护支持系统(MSS:Maintenance Support System),由维护支持系统MSS来给运行维护人员显示各个子系统以及设备的当前的状态。因此只有当测速系统出现故障时,才在MSS系统上显示测速系统的故障。这时需要运行维护人员去确认测速系统故障的原因。
现有技术的缺陷主要是:车载设备通常只发送测速系统的故障信息给MSS,而MSS接受后,才需要维修人员去确认测速系统故障。现有的技术方案无法根据运营积累的数据对测速系统的硬件故障做出预报警。
列车轮径的磨损也会导致测速的精度降低导致测速系统故障。因此在原有MSS系统无法确定轮径磨损程度,因此只能被动的依赖维修人员定期核对轮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测速设备的故障报警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的无法针对测速系统的故障进行预报警,由此带来的故障检测方法复杂、耗费人力成本、轨道交通测速系统存在安全隐患等技术问题,同时解决只能被动的依赖维修人员定期核对轮径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轨道交通测速设备的故障报警方法,包括:
步骤S1,设置报警判断基准数据,所述判断基准数据包括基准点P和基准范围γ;设置判断标准;
步骤S2,监控测速系统的设备,获得测速系统设备的监控数据X;
步骤S3,根据所述报警判断基准数据和测速系统设备的监控数据X,进行判断;
如果测速系统设备的监控数据X满足所述报警判断基准数据的判断标准,则对于相应的测速系统设备,使用故障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息;
否则,不予报警并继续监控。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故障报警方法,所述基准点P定义为测速系统设备的使用时间,所述故障报警方法包括:
步骤S101,设置报警判断基准数据,所述判断基准数据包括基准点P和基准范围γ;设置判断标准;
步骤S102,监控测速系统的设备,获得测速系统设备的监控数据X,即测速系统设备的使用时间Xt;
步骤S103,根据所述报警判断基准数据和测速系统设备的使用时间Xt,进行判断;
如果测速系统设备的使用时间Xt满足公式:P-γ<Xt<P+γ,则对于相应的测速系统设备,使用故障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息;
否则,不予报警并继续监控。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故障报警方法,所述基准点P定义为测速系统的雷达校正系数,所述故障报警方法包括:
步骤S201,设置报警判断基准数据,所述判断基准数据包括基准点P和三个基准范围:γ1、γ2、γ3;其中,γ1<γ2<γ3;设置判断标准;
步骤S202,监控测速系统的设备,获得测速系统设备的监控数据X,即测速系统的雷达校正系数XR;
步骤S203,根据所述报警判断基准数据和测速系统的雷达校正系数XR,进行判断;
如果雷达校正系数XR∈{XR|XR<P-γ3},
或者XR∈{XR|XR>P+γ3},则认为雷达校正系数处于故障状态,使用故障报警系统发出报警信息,提示测速系统的相应雷达需要返回厂家检查和维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37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