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膜晶体管生长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595740.5 | 申请日: | 2012-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6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纪成友;贾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红星化工集团自力实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1/36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膜晶体管 生长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IGBZO TFT生长工艺及TFT流片工艺。
背景技术
a-Si:H TFF作为有源开关器件,在TFT-LCD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a-Si:H TFT的最大的缺点是场效应迁移率低,同时由于a-Si的禁带比较窄,使得其在可见光范围内不透明,这就极大的限制了a-si:H TFT的应用范围,尤其是a-si:H TFT不能用来制作启动电路,TFT-LCD需要配置专用的外围驱动电路,提高了制造成本,降低了可靠性。
透明半导体氧化物作为开关器件的先决条件是禁带宽度大于3eV,具有高电导性和高光透过率(>80%)。其他透明的宽禁带半导体BaN和SiC目前也有研究用于TFT。但是,宽禁带半导体氧化物有更现实的前景,因为它们可以在低温下生长,这样衬底的选择将会更多,包括玻璃和有机物。在所有的氧化物半导体材料中,ZnO由于具有低温生长的特性和高电导而受到广泛的关注。ZnO结构决定了TFT器件的闽值电压及其电传导特性的好坏。半导体ZnO薄膜材料呈强n型,载流子浓度可以达到1020/cm3,单晶ZnO迁移率可以达到200cm2/V·s,有利于形成多数载流子为电子的耗尽型场效应晶体管,自然地利用了电子迁移率高于空穴迁移率的优越性。但是增强型TFT在低功耗半导体器件拥有更好的前景。采用不同的生长技术,ZnO生长温度选择可以在300-700℃之间。多晶ZnO材料的霍尔迁移率在10-50cm2/V·s。最近也有p型ZnO通过MBE生长,磁空溅射生长和混合束沉积成功的报道。基于以上特点,选择ZnO作为TTFT的有源层受到广泛关注。
ZnO基FET发展面临的其中一个挑战是有源层载流子的控制。未退火的ZnO表现高的载流子浓度,高的载流子浓度使得沟道在未加电压时也处于导通状态,器件工作在耗尽状态下,因此本征ZnO器件是耗尽型器件。但是,高浓度载流子耗尽的实现是很困难的,由外加电压控制电导的增强型器件更具有实用价值。ZnO可以与Ga2O3、In2O3以及BaO形成IGBZO合金材料,通过调节IGBZO中Ba的含量可以有效地增大禁带宽度,降低载流子浓度。ZnO基TFT发展的另一个挑战是栅介质层的选择。和体硅器件一样,栅极的漏电流也是必须关注的问题。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是Si3N4和HfO2。直接在ITO玻璃上连续生长IGBZO薄膜,在TFT器件的生长控制、成本及其器件的界面等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IGBZO薄膜中电子的迁移率是与能隙中的局域态密度有关的,而局域态密度的分布又与薄膜的制备工艺条件密切相关。因此工艺步骤、条件的选择与优化至关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IGBZO TFT生长工艺及TFT流片工艺
该IGBZO生长工艺包括:
1)腐蚀ITO玻璃;
2)生长IGBZO复合层结构
其中,IGBZO复合层TFT器件后期制备流程如下:
1)刻蚀Al;
2)湿法腐蚀IGBZO。
上述腐蚀ITO玻璃包括使用腐蚀液HNO3∶H20∶HCI=1∶2∶3,水浴50℃1分钟。
上述生长IGBZO复合层结构包括采用物理蒸发低温沉积(PELD)系统蒸发氧化物ZnO和Ga2O3、In2O3以及BaO,在ITO玻璃衬底上连续沉积生长IGBZO和C-IGBZO复合层薄膜。
上述湿法腐蚀IGBZO包括采用H3PO4∶H2O配比的溶液水浴60℃湿法腐蚀IGBZO。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IGBZOTFT生长工艺。
1材料制备
1)腐蚀ITO玻璃
TIO玻璃正面涂6809#正胶,4000转/分钟甩胶30秒,甩胶后光刻胶厚度0.88微米。前烘80℃20分钟;光刻曝光12秒,显影6秒,镜检观察显影完全,等离子体去胶机打底膜巧秒去除光刻胶残余。后烘固胶120℃30分钟。
腐蚀液HNO3∶H2O∶HCI=1∶2∶3,水浴50℃1分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红星化工集团自力实业公司,未经青岛红星化工集团自力实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5957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套结机的切线结构
- 下一篇:中山导块组合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