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多功能移动式智能清污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06382.5 | 申请日: | 2012-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28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吴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市德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3/47 | 分类号: | E02F3/47;E02F5/28;E02F9/20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 51106 | 代理人: | 贺元 |
地址: | 618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多功能 移动式 智能 清污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污机,具体是一种全自动多功能移动式智能清污机。
背景技术
清污机用作清除水库或河道拦污栅上的附着污物,是保证水电站或泵站安全、正常运行的关键设备,在水利企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水利事业的迅猛发展,清污机的结构设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功能也更趋向于多样化。然而,现有的清污机大部分是采用全人工方式或半自动方式控制,其不仅结构复杂,造价高昂,体积庞大,而且无法实时了解、控制清污机动作,智能化程度低,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智能化程度高、实用性强的全自动多功能移动式智能清污机。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多功能移动式智能清污机,所述清污机包括门架、抓斗机构、卷扬机构和控制系统;所述门架的底部设有与轨道相匹配的行走轮,该行走轮通过大车运行机构动作,在门架上设有工作平台和抓斗导槽,工作平台上设有操控室;所述卷扬机构固定在工作平台,卷扬机构通过起升电机动作,卷扬机构上的钢丝绳与抓斗机构连接;所述抓斗机构装配在抓斗导槽上,在抓斗驱动装置的动作下,抓斗机构沿抓斗导槽上、下滑行,并抓放污物。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电源开关,用于控制清污机的动力电源;
-抓斗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抓斗机构的位置;
-行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清污机的行走位置;
-荷重传感器,用于检测清污机的承载重量;
-高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抓斗机构的运行高度;
-现场控制器,用于接收现场操控室输出的控制信号;
-远程控制器,用于接收远程管理机输出的控制信号;
-通讯接口,用于插入远程通讯线缆,使清污机和集中控制室进行数据交换;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清污机控制柜内的环境温度;
-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清污机控制柜内的环境湿度;
-PLC逻辑控制器,用于采集并处理抓斗位置传感器、行走位置传感器、荷重传感器、高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信号;用于采集并处理现场控制器、远程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用于向通讯接口采集、发送通讯信号;
-温度、湿度控制器,用于设定控制柜内的环境温度值和环境湿度值,将温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与设定的环境温度值进行对比,将湿度传感器检测到的湿度数据与设定的环境湿度值进行对比,并分别对控制柜内的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进行修正;
-起升控制器,用于接收PLC逻辑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对起升电机和起升电机制动器进行控制;
-行走控制器,用于接收PLC逻辑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对行走电机和行走电机制动器进行控制;
-液压抓斗控制器,用于接收PLC逻辑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对液压油泵电机和抓斗控制阀进行控制。
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液晶触摸屏,用于显示PLC逻辑控制器采集到的数据信号和PLC逻辑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用于显示温度、湿度控制器22-7设定的环境温度值和环境湿度值,以及温度、湿度控制器22-7采集到的环境温度数据和环境湿度数据;用于对控制系统的各个参数分别进行设置、修正,进行人机对话。
所述抓斗导槽的布置倾斜度与拦污栅相对应。
所述门架上设有安全扶梯、抓斗供电装置和大车供电装置。
所述钢丝绳通过门架上的导向滑轮组与抓斗机构连接。
所述门架上设有罩壳。
所述工作平台上设有测风避雷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清污机不仅简化了其结构,降低了造价成本,而且采用远程通讯和PLC控制系统作为清污机的“中枢神经”,可以实时了解、控制清污机动作,具有结构简单、造价成本低、智能化程度高、工人劳动强度轻、作业效率高、稳定可靠、实用性强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向视图。
图3是图1的B-B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控制系统的一种结构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市德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德阳市德重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063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