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利于减少空气阻力的燃料电池导流极板有效
申请号: | 201220070294.1 | 申请日: | 2012-0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9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胡里清;胡卓能;李丽;张若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8/02 | 分类号: | H01M8/02;H01M8/04;H01M8/2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201401 上海市奉贤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利于 减少 空气阻力 燃料电池 导流 极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尤其是涉及一种有利于减少空气阻力的燃料电池导流极板。
背景技术
目前,燃料电池的空气导流板的流场(即空气导流槽)一般呈S形,例如,美国专利US5,773,160,或者是由一侧导流孔分支出来,每支分裂成多支,再合并到对侧的导流孔:即两个空气导流孔先由有限的数根导流槽连接,这数根导流槽在流场中间每根再分化成多根导流槽并相连,例如中国专利ZL200610027547.6。
这种常规的空气导流板存在一定缺陷:空气导流孔不可能做的很大或横跨导流极板很大的尺度。因为空气导流孔做得很大的话,占据了部分导流极板有效发电面积,导致导流极板有效发电面积减少,发电性能降低,空气导流孔做得太小也不可行,会导致空气进出口阻力增加,空气导流板流场阻力也增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有利于减少空气阻力的燃料电池导流极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有利于减少空气阻力的燃料电池导流极板,该导流极板由粘合在一起的空气导流板和氢气导流板组成,空气导流板和氢气导流板上设有空气进出流体孔,空气导流板正面设有空气导流槽,氢气导流板正面设有氢气导流槽,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连接槽,该分流连接槽设置在空气导流板背面或/和氢气导流板背面,并与空气进出流体孔相连,所述的分流连接槽位于空气进出流体孔下方,并沿空气进出流体孔一侧或两侧延伸,空气导流板上设有连通分流连接槽和空气导流槽的分流孔。
所述的空气进出流体孔包括空气进流体孔和空气出流体孔,空气从空气进流体孔流至与之相连的分流连接槽中,通过与分流连接槽连通的分流孔流至空气导流板正面的空气导流槽中,从空气导流槽中流至空气出流体孔下方对应的分流孔中,从该分流孔中流至背面与其连通的分流连接槽中,然后从空气出流体孔流出。
所述的分流孔设有多个,多个分流孔间隔排列,并分别与空气导流槽一一对应连通,或者一个分流孔与多根空气导流槽对应连通。
所述的一个分流孔对应连通的空气导流槽为1根、2根或3根。
所述的空气导流槽为直槽或弯槽。
所述的分流连接槽设置在空气导流板和氢气导流板粘合后的夹层内,分流连接槽设置在空气导流板背面,或者氢气导流板背面,或者空气导流板背面和氢气导流板背面均设置分流连接槽,通过空气导流板和氢气导流板的粘合形成一条导空气通道,该通道被封在空气导流板和氢气导流板的夹层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空气导流板和氢气导流板粘合后的夹层内设置分流连接槽,该分流连接槽连通空气进出流体孔,并在分流连接槽内设置分流孔连通空气导流板正面的空气导流槽,相当于将空气进出流体孔的一部分内置在夹层中,这样空气进出流体孔的面积可以设计的较小,以尽量增加导流板的有效面积;
2.设置在夹层中的分流连接槽可以沿空气进出口两端延伸,甚至遍布整个流场,因此,空气导流板正面的空气导流槽可以为直线或者其他阻力小的路线,从而使整个空气流场阻力很小,空气进出口的压力差也很低;
3.避免了导流槽在导流板上的流场呈S型或分流,从而增加了空气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空气导流板正面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空气导流板背面的示意图;
图3为与图1中空气导流板粘合的氢气导流板正面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氢气导流板背面的示意图;
图5为第二种空气导流板背面的示意图;
图6为第三种空气导流板正面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空气导流板背面的示意图;
图8为与图6中空气导流板粘合的氢气导流板正面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氢气导流板背面的示意图;
图10为第四种空气导流板正面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空气导流板背面的示意图;
图12为与图10中空气导流板粘合的氢气导流板正面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2的氢气导流板背面的示意图;
图14为第五种空气导流板正面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空气导流板背面的示意图;
图16为与图14中空气导流板粘合的氢气导流板正面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氢气导流板背面的示意图;
图18为第六种空气导流板正面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空气导流板背面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0702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余水的杀菌热胆
- 下一篇:螺杆工件复合垫圈的料件排除与衔接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