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向臂式复合空气弹簧悬架以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27133.1 | 申请日: | 2012-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6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2 | 分类号: | B60G7/02;B60G11/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黄志兴;桑传标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向 复合 空气 弹簧 悬架 以及 车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空气弹簧悬架系统,具体地,涉及一种导向臂式复合空气弹簧悬架。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安装有所述导向臂式复合空气弹簧悬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空气弹簧悬架系统作为汽车产业的一种发展趋势,由于其能够显著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使得乘坐更舒适安全,因而在车辆(尤其是大中型客车和载货汽车等)上日益广泛采用。
但是,全空气弹簧悬架(即空气弹簧完全代替传统的钢板弹簧作为主要缓冲承载件)具有成本高、结构复杂、显著增加整车重量等缺点,与全空气弹簧悬架相比,复合式空气弹簧悬架具有结构相对简单、重量轻、成本低的优点,因而复合式空气弹簧悬架是应用相对较多的一种空气弹簧悬架系统。
所谓“复合式空气弹簧悬架”即综合采用钢板弹簧和空气弹簧作为缓冲承载件的汽车悬架系统。例如,参见图1所示,该导向臂式复合空气弹簧悬架为现有技术常用的一种导向臂式复合式空气弹簧悬架,其包括空气弹簧4、导向臂2和减振器5,其中导向臂2采用的上下两层形式的变截面钢板弹簧,该钢板弹簧、空气弹簧4和减振器5分别支撑在该车桥3与车架6之间。具体地,如图1所示,作为导向臂2的钢板弹簧的的一端形成有吊耳,以通过销轴铰接到固定在车架6的导向臂支架1上,另一端为由所述钢板弹簧的下层簧片延伸形成的支撑尾部8,并且该钢板弹簧在吊耳与支撑尾部8之间的位置上固定于车桥,在图1中该钢板弹簧通过减振器下支座10和螺栓固定于车桥3;减振器5的上下端分别铰接于减振器上支架7和减振器下支座10,减振器上支架7固定于车架6,减振器下支座10固定于车桥3;空气弹簧4的上端安装于固定到车架6上的空气弹簧下支架9,下端安装并支撑到钢板弹簧(即导向臂2)的支撑尾部8上,由于钢板弹簧固定到车桥3上,相应地空气弹簧4也就通过该支撑尾部8间接支撑在车桥3上。此外,该复合空气弹簧悬架一般还设有一端固定于车架纵梁内侧、另一端固定于车桥3上的横向推力杆。
此外,现有技术的导向臂式复合空气弹簧悬架还存在一些其它的结构形式,例如采用两端均具有吊耳的钢板弹簧作为导向臂,而空气弹簧则通过专门的空气弹簧上、下支架支撑在车架与车桥之间。但是,总体而言,这些结构形式的复合空气弹簧悬架在受力形式上与图1所示的复合空气弹簧悬架基本类似,因此其存在的缺点也基本相同。
具体地,参见图1所示,在该现有技术的复合式空气弹簧悬架中,空气弹簧4由于自身的结构特性只能承受垂直载荷,但是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受力是复杂的,为此采用导向臂2以防止空气弹簧4受到其它方向的载荷而发生不允许的过度变形遭受损坏。具体地,该导向臂2不仅承受垂直承载,还要传递沿车辆前后方向的力(例如驱动力)和部分侧向载荷,受力复杂容易失效,一旦导向臂2失效,各个方向的载荷必然无约束地施加到空气弹簧4上,从而造成空气弹簧4损坏。另外,导向臂2的端部通过吊耳和销轴铰接到到固定于车架6的导向臂支架1上,尤其是如图1所示的导向臂2仅通过一端吊耳铰接的情形,其铰接点在车辆运动过程中成为车桥3的转动中心,在车辆运动过程中车桥角度变化过大,行驶平顺性有所欠缺。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复合空气弹簧悬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导向臂式复合空气弹簧悬架,该导向臂式复合空气弹簧悬架能够使得悬架系统的载荷承受结构更合理,从而显著增强导向臂的工作可靠性,改善车辆行驶的平顺性。
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的复合空气弹簧悬架具有显著改善的载荷承受结构,从而工作更可靠,行驶平顺性更优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向臂式复合空气弹簧悬架,包括布置在车桥左、右车轮安装侧且支撑在该车桥与车架之间的弹性导向臂和空气弹簧,每侧的所述导向臂的至少一个端部对应安装在固定于所述车架的导向臂支架上,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端部在对应的所述导向臂支架上安装为能够相对于该导向臂支架沿所述车架的纵向来回滑动,并且所述车桥与车架之间直接或通过中间连接件连接有用于传递车辆纵向载荷的推拉杆。
优选地,所述中间连接件至少包括作为第一中间连接件的所述导向臂支架,所述推拉杆的一端铰接于相应的所述导向臂支架,另一端铰接于所述车桥或铰接于固定于所述车桥的第二中间连接件。
具体地,所述车桥的左、右车轮安装侧还分别布置有减振器,该减振器通过固定于所述车架的减振器上支架和固定于所述车桥的减振器下支座支撑在所述车架与车桥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271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