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上下楼梯的轮椅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9903.2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73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司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司明 |
主分类号: | A61G5/06 | 分类号: | A61G5/06;A61G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100033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下 楼梯 轮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残疾人所使用的轮椅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以自行控制上下楼梯的轮椅。
背景技术
轮椅一般仅适用于平地推行,不能解决自行上下楼梯的问题,给行动不便的乘坐者带来诸多不便。目前市场上也有针对此问题研发的爬楼梯轮椅,但都是改变轮椅的转轮结构,或者设置履带的方式,对楼梯的仰角及阶高有一定要求,并且结构复杂、成本高、安全系数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适用范围广的可自行控制上下楼梯的轮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上下楼梯的轮椅,包括轮椅主体1、支撑架装置2、动力装置3及控制装置31,支撑架装置2设有可伸缩的横向支杆7、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横向支杆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端部通过万向节8连接,横向支杆7设有由电动机制动的滑轮72,滑轮72连接轮椅主体1椅座的下部的固定器11,横向支杆7向两端伸长,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向下伸长,滑轮72带动轮椅主体1沿横向支杆7轴向位移,动力装置3设置在轮椅主体1椅座的下部,为支撑架装置2的各支杆的伸缩及横向支杆7上的滑轮72提供动力,控制装置31与动力装置3电联接。
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近地面一端内置三脚固定架51。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架装置2的伸缩杆为液压伸缩、弹力卷曲伸缩或天线拉杆式伸缩。
优选的是,所述横向支杆7与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连接处的万向节8设有角度固定片。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架装置2设有可伸缩的中间支杆4,中间支杆4的顶端与横向支杆7上的滑轮72连接,中间支杆4的下端部固定在轮椅主体1的两侧,滑轮72带动中间支杆4及轮椅主体1沿横向支杆7轴向位移。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架装置2的中间支杆4的下端部固定在轮椅主体的后侧,配备一套支撑架装置2。
优选的是,所述支撑架装置2设有并列设置的横向支杆7A及横向支杆7B,横向支杆7A及横向支杆7B内分别设有滑轮72A及滑轮72B,该两个滑轮固定连接再与轮椅主体1椅座的下部的固定器11连接,横向支杆7A及横向支杆7B各自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端部通过万向节8连接,横向支杆7A及横向支杆7B交替向前移动,带动轮椅主体1沿横向支杆的轴向一段一段地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支撑架装置,使轮椅沿支撑架装置2的横向支杆均速滑动的方式,达到轮椅自由上下楼梯的目的,轮椅的乘坐者可自行完成,大大改善了轮椅乘坐者上下楼梯的不便。并且通过支撑架装置的固定,可平稳运行,安全可靠。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可上下楼梯的轮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可上下楼梯的轮椅运行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可上下楼梯的轮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可上下楼梯的轮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可上下楼梯的轮椅运行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可上下楼梯的轮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可上下楼梯的轮椅运行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可上下楼梯的轮椅,包括轮椅主体1、支撑架装置2、动力装置3及控制装置31。
支撑架装置2为字母E型,如图所示,设有中间支杆4、第一支杆5、第二支杆6及横向支杆7,横向支杆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端部通过万向节8连接,第一支杆5及第二支杆6的近地面一端内置三脚固定架51。横向支杆7沿轴向设有滑槽71,横向支杆7内设置与滑槽71配合的由电动机制动的滑轮72,滑轮72与中间支杆4的顶端连接。
支撑架装置2的中间支杆4的下端部固定在轮椅主体1的两侧,此时需要相互平行的两套支撑架装置2。支撑架装置2各支杆为可伸缩杆,可以是液压伸缩、弹力卷曲伸缩或天线拉杆式伸缩。动力装置3设置在轮椅主体1椅座的下部,这样不会影响轮椅外观,动力装置3为支撑架装置2的各支杆的伸缩及横向支杆7上的滑轮72提供动力,控制装置31与动力装置3电联接,可设置在轮椅扶手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司明,未经陈司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99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可见光通信的地图导航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复合型水凝胶敷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