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机器人的行走驱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6398.2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85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楚建中;张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利和电子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B60K7/00 | 分类号: | B60K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连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机器人 行走 驱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机器人行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智能机器人的行走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机器人的行走形式主要包括轮式行走机构和类似人类行走的双脚行走机构,轮式行走机构又主要包括链轮行走机构和车轮式行走机构。现有的车轮式行走机构的结构主要包括驱动装置和车轮,车轮与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由于输出轴属于细长轴,车轮的转动轴线与输出轴的转动轴线往往不在同一直线上,由此会使得驱动装置的输出轴长期处于偏心转动状态,使得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缩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智能机器人的行走驱动机构。其是通过在车轮的外侧面设置与输出轴同一轴线的延伸轴,并且在延伸轴上设置有轴承,保证车轮的转动轴线与输出轴的转动轴线在同一直线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智能机器人的行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和车轮,所述车轮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连接,所述车轮的外侧设置有延伸轴,所述延 伸轴的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延伸轴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同轴安装于所述延伸轴。
所述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延伸轴紧配合。
所述延伸轴还设置有轴承盖,所述轴承盖将所述轴承包覆于所述轴承盖的内腔。
所述驱动装置的外围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套接于所述驱动装置。
所述保护罩通过螺钉固定于所述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端面设置有螺纹孔,所述保护罩的端面设置有定位孔,所述螺钉穿过所述定位孔与所述螺纹孔螺接。
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为步进电机。
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为脉冲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在车轮的外侧面设置与输出轴同一轴线的延伸轴,并且在延伸轴上设置有轴承,保证车轮的转动轴线与输出轴的转动轴线在同一直线上,延长驱动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在图1至图2中包括有:
1——驱动装置
2——车轮
3——输出轴
4——延伸轴
5——轴承
6——轴承盖
7——保护罩
8——螺钉
9——螺纹孔
10——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见图1和图2,智能机器人的行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装置1和车轮2,车轮2与驱动装置1的输出轴3连接,车轮2的外侧设置有延伸轴4,延伸轴4的轴线与输出轴3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延伸轴4设置有轴承5,轴承5同轴安装于延伸轴4。
轴承5的内圈与延伸轴4紧配合。
延伸轴4还设置有轴承盖6,轴承盖6将轴承5包覆于轴承盖6的内腔。轴承盖6可以防止灰尘等杂质进入轴承5内,保护轴承5不受外界灰尘的侵蚀。
驱动装置1的外围设置有保护罩7,保护罩7套接于驱动装置1。保护罩7可以保护驱动装置1不受外界电磁和灰尘的影响。
保护罩7通过螺钉8固定于驱动装置1,驱动装置1端面设置有螺纹孔9,保护罩7的端面设置有定位孔10,螺钉8穿过定位孔10与螺纹孔9螺接。
驱动装置1设置为步进电机,当然也可以采用脉冲电机等电机。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利和电子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未经艾利和电子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63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接收数字音频广播的导航装置
- 下一篇:车辆外廓尺寸智能测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