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舱底水油水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91792.1 | 申请日: | 2012-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9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金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7/02 | 分类号: | B01D17/02;B01D36/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 代理人: | 雷速 |
地址: | 43001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水 油水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分离器,特别是一种用于船舶舱底水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处理船舶舱底水的装置通常是由一个独立的能处理普通油(如柴油、机油及重油)的分离器和另一个独立的能处理特殊油(如乳化了的油)的分离器组成。这两个分离器设置在同一底座上并通过管道相连接,其结构体积大,占地空间多,所需材料多,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重量轻、占地空间少、处理后的水质好的舱底水油水分离装置。该油水分离装置将两个处理不同油水的分离器容为一体,可在一个分离装置中完成两种油的处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舱底水油水分离装置,包括油水分离器,所述油水分离器由罐体、电磁阀、泵组、油份监测报警记录仪、电控箱、加热器、温控器、油位检测器、液位控制器组成,其特征是:在罐体上还设置有乳化油过滤腔,所述油水分离器的罐体的输入端依次通过进水管、泵组、预处理器、海底阀与舱底油污水连通,其输出端精滤芯内侧的精滤水依次通过B电磁阀及第二单向阀与出水管连通,其污油输出管道分别通过上、下排油电磁阀与污油收集器连通,所述乳化油过滤腔外侧与罐体下部密封连接,其内腔设有乳化油滤芯,所述乳化油滤芯外侧与罐体内下腔的粗滤水接触,乳化油滤芯内侧的过滤水依次通过电磁阀及第一单向阀也与出水管连通。
所述油水分离器设置有粗滤芯、精滤芯、精滤腔,所述罐体内中部横截面设置有隔板,所述粗滤芯外侧与罐体内上腔的含油污水接触,其内侧的粗滤水通过隔板的中心通孔与罐体内下腔连通,所述精滤腔及粗滤芯设在罐体内下腔,精滤芯外侧通过精滤腔与精滤水接触,其内侧的精滤水依次通过B电磁阀及第二单向阀与出水管连通。
所述油份监测报警记录仪、电控箱、加热器、温控器、液位控制器、调节阀分别与罐体安装连接,油份监测报警记录仪的监测排放水输入端与出水管的后端连通,其测试排放水输出端与舱底水连通,油份监测报警记录仪的输出控制端通过电控箱的输出控制端分别与C、D电磁阀及泵组的电源开关连接,调节阀的输入端与罐体内上腔连通,其输出端与舱底水连通。
所述罐体上封头上设有上电极,罐体的下腔体上端设有下电极。
所述泵组为立式往复专用泵组。
电控箱的电源接通后自动启动泵组,将舱底的油污水(或乳化油)通过海底阀吸入预处理器中,将油污水(或乳化油)中的铁屑、铁粉除去后进入油水分离器罐体的上腔进行油水分离的粗滤过程,粗滤水然后进入罐体的下腔进行精滤。粗滤和精滤分离的污油分别通过上、下油位检测器再经电控箱开启上、下排油电磁阀将排除的污油收集。精滤后的水经油份监测报警记录仪自动检测达标(15ppm以下)后则通过电控箱关闭C电磁阀,同时打开D电磁阀被自动排放到弦外;如未达标(含有乳化油)则通过电控箱关闭B、D电磁阀,同时开启C电磁阀,一方面排放水可重新回到舱底,同时含乳化油的精滤水进入乳化油滤芯过滤后所排出的水是完全符合国际海事组织MEPC107(49)的规定。这样,舱底油污水的油水分离及乳化油分离均已自动完成。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体积小、效率高,开机后全自动控制,处理后的排放水水质好,符合国际海事组织MEPC107(49)的排放标准,适合各种船舶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右视图。
图中:1-海底阀,2-预处理器,3、6-第一、二球阀,4、9-第一、第二单向阀,5、10、14、15-A、B、C、D电磁阀,25、31-上、下排油电磁阀,7-乳化油过滤腔,8-泵组,11、16-电极,12-电控箱,13-取样开关,17-加热器,18-压力表,19-温控器,20-透气阀,21-托油盘,22-液位控制器,23-上封头,24-调节阀,26-排油阀,27、36-上、下油位检测器,28-油份监测报警记录仪,29-粗滤芯,30-安全阀,32-精滤芯,33-精滤腔,34-乳化油滤芯,35-排污阀,37-罐体,38-底座,39-出水管,40-进水管,41-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金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金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917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光源以及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硫化促进剂CZ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