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方立体停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02007.8 | 申请日: | 2012-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62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黎桢;张文工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桢;张文工 |
主分类号: | E04H6/06 | 分类号: | E04H6/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东良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3 | 代理人: | 张劲风 |
地址: | 20161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停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停车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侧方立体停车装置。主要用于住宅和办公小区车辆停放。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中国,特别是中国发达地区,小区车辆停放已经成为一大难题,现有小区通常都是采用在地面划分停车位,每个停车位停放一辆汽车。普通住宅基本都没有地下停车场,地面停车位也较少,所以如何解决小区停车,是关系民生的一大课题。立体停车库在中国也应用很广,但是只适用于大型商业区,占地面积很大,造价也很高,故障率也较高,不适合小区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的一种侧方立体停车装置,主要解决小区停车难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侧方立体停车装置,由两根立柱、载车板、升降机构、升降机构滑块、移动机构和控制器组成,升降移动机构和控制器安装在立柱上,移动机构安置在升降机构滑块上,载车板固定在移动机构上。
所述的升降机构由升降钢缆驱动马达、升降钢缆绞盘、升降钢缆、升降同步钢缆和升降导轮组成,升降钢缆驱动马达输出轴的链轮通过升降钢缆绞盘、升降钢缆与升降机构滑块连接,升降钢缆连接升降同步钢缆,升降导轮设置在立柱的上下两端,升降同步钢缆经升降导轮与另一根立柱升降机构滑块连接形成闭环传动结构,在两根立柱的下端升降同步钢缆的外面设置升降同步钢缆保护套。
移动机构结构为:升降机构滑块侧向插入立柱,载车板固定在吊臂上,所述吊臂固定在伸缩导轨上,在一根立柱升降机构滑块的导轨支架前端设置载车板平移驱动马达,该马达输出端同轴自上而下依次连接链条驱动绞盘和载车板平移驱动齿轮,该驱动齿轮与伸缩导轨的内轨的载车板平移齿棒啮合,载车板平移同步链条一端连接上述链条驱动绞盘,另一端连接另一根立柱升降机构滑块的导轨支架前端设置的链条从动绞盘,该链条从动绞盘下方有与其同轴的过渡齿轮,该过渡齿轮与其内侧的载车板平移驱动齿轮啮合,该载车板平移驱动齿轮与同侧的载车板伸缩导轨内轨上设置的载车板平移齿棒啮合。在载车板平移同步链条外设有链条保护套,在伸缩导轨上设有止动块,所述的伸缩导轨由2节或3节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巧妙,适用于商务楼和居民小区的停车场;小区停车容量成倍增加,理论上可将原设定的车位数增加一倍。操控简单灵活,既能手动又能遥控。整体安全可靠,立柱内有紧急锁止装置,可防止链条断裂或其他机件故障造成托盘滑落。安装维护方便,有效防盗防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附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气原理图。
图5是电气行程图。
图中:1-立柱;2-升降钢缆驱动马达;3-升降机构滑块;4-伸缩导轨;5-吊臂;6-载车板;7-载车板平移驱动马达;8-链条驱动绞盘;9-载车板平移驱动齿轮a;10-载车板平移同步链条;11-链条保护套;12-链条从动绞盘;13-过渡齿轮;14-载车板平移驱动齿轮b;15-载车板平移齿棒a;16-载车板平移齿棒b;17-控制器;18-升降钢缆绞盘;19-升降钢缆;20-升降同步钢缆;21-升降同步钢缆保护套;22-止动块;23-升降导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3,一种侧方立体停车装置,由两根立柱1、载车板6、升降机构、升降机构滑块、移动机构和控制器17组成,升降移动机构和控制器17安装在立柱1上,移动机构安置在升降机构滑块3上,载车板6固定在移动机构上。
所述的升降机构由升降钢缆驱动马达2、升降钢缆绞盘18、升降钢缆19、升降同步钢缆20和升降导轮23组成,升降钢缆驱动马达2输出轴的链轮通过升降钢缆绞盘18、升降钢缆19与升降机构滑块3连接,升降钢缆19连接升降同步钢缆20,升降导轮23设置在立柱1的上下两端,升降同步钢缆20经升降导轮23与另一根立柱升降机构滑块连接形成闭环传动结构,在两根立柱的下端升降同步钢缆的外面设置升降同步钢缆保护套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桢;张文工,未经黎桢;张文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020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