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内限位导向坠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32489.1 | 申请日: | 2012-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239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韩新华;王耀坪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鑫迪铁道电气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26 | 分类号: | B60M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限位 导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坠砣装置,尤其是一种隧道内限位导向坠砣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外棘轮补偿装置比较成熟的是西门子和BB公司,产品的型号较多,由于国外现场施工技术工艺要求很高,加之国外特别是欧洲运行的环境没有我国复杂恶劣,难以适用于运行速度达300-350km/H的我国高铁领域,也没有在国内实践检验,不能够确保在国内正常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并有价格高昂、难以配套安装等等问题。因此,相对来说也就对我国使用的补偿装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传动效率是棘轮补偿性能得到发挥的保证,从而保证接触网的恒定张力,使得接触网线高度均匀与平直,即使有很小的硬点都可能造成列车运行的平稳安全,无补偿或补偿失效都会造成列车运行的极大事故。随着高速电气化铁路的大量修建,棘轮补偿装置在隧道、桥梁等更显示出了它的极大优越性,但铁路隧道、城市轨道交通在地下和车站等处由于受空间限制,现有的坠砣的转向配重及传动效率已成为制约整体性能的瓶颈,也是棘轮补偿装置在隧道的安装使用带来了很多不便。
在隧道内,安装空间特别有限,在没有下锚洞的情况下,补偿坠砣串的安装要占用安全维护通道,所以要求结构特别紧凑,尽可能少的占用空间,传统的坠砣串体积大且仅是机械的叠加,滑动导向依靠铸造外边缘的沟槽,由于铸造外型误差大,边缘粗糙,加之外型不均匀无法码齐,所以依靠外轮廓定位导向显然有很大的摩擦阻力,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传动效率;坠砣串与导向杆的摩擦阻力大,传动效率低,由于笨重而难于移动调整,拆装、维护困难,并存在安全隐患;费工、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耗费大量能源和时间,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低,与发展中的高铁设施不配套、兼容。是本领域亟待解决却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不能满足高铁发展中的要求,以及市场和用户的需求。
鉴于上述的原因,现有的坠砣装置需要创新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隧道内限位导向坠砣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与发展中的高铁设施好配套、兼容;拆装、调整方便,提高了坠砣串码齐的容错性和导向精度,移动灵活阻力小,传动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大节约能源和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并节约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隧道内限位导向坠砣装置,是由:吊杆组件,平衡吊板,连接螺栓组件,滚轮件总成,滚轮支架侧板,底板,方形坠砣串构成;底板上方设置至少两串方形坠砣串,每串方形坠砣串的一侧预留对应的开口;方形坠砣串的外侧设置至少一对滚轮支架侧板,滚轮支架侧板的上部之间设置至少一对连接螺栓组件,该连接螺栓组件的上方设置平衡吊板,平衡吊板与底板之间设置至少一对吊杆组件在方形坠砣串的开口内;滚轮支架侧板的下部之间设置至少一对连接螺栓组件,该连接螺栓组件设置在底板下方;滚轮支架侧板的外侧分别设置至少两对滚轮件总成。
吊杆组件对称设置,连接螺栓组件分别平行并对称设置,滚轮支架侧板对称设置;两串方形坠砣串呈中心对称;两对滚轮件总成相互对称。
各相邻的两个滚轮件总成的轴线夹角角度设置为90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1.坠砣串是棘轮补偿装置中实现配重施力的部件,正确加载后,坠砣串的上下自由移动经棘轮装置转换后,补偿由于热胀冷缩引起的导线长度变化,重力大小经过传动效率转换补偿导线的张力,从而实现导线在任何温度下的恒定张力;
2.装配在一体的坠砣串连同前后左右双向滚轮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坠砣限制架的槽钢内侧滚动,其间留有适当的配合间隙,倾斜偏重的一边有滚动接触,从而实现前后、左右、以及全自由度的偏斜控制,自动纠正空间位置,上下灵活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合理,生产容易,安装、维护方便,使用安全可靠;占用空间小,与发展中的高铁设施好配套、兼容;拆装、调整方便,提高了坠砣串码齐的容错性和导向精度,移动灵活阻力小,传动效率高,使用安全可靠;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大节约能源和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并节约了生产成本。
经过长期现场调研,吸取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本实用新型应用于高速铁路隧道补偿棘轮,能大大减小坠砣串与导向杆的摩擦阻力,提高传动效率,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并经过大量的速度为350km/H的高铁上实验,使研发获取了成功。
本实用新型变直接滑动摩擦为前后左右的滚动导向,阻力大幅减小,提高了系统的传动效率;本实用新型前后左右双向控制,整合一体,提高了坠砣串码齐的容错性和导向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鑫迪铁道电气化有限公司,未经洛阳鑫迪铁道电气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3248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