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涡轮前排气压力自调节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40242.4 | 申请日: | 201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88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邓建;韩固勇;孔华;周骏;王建华;蔡存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建 |
主分类号: | F02B37/18 | 分类号: | F02B37/18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轮 前排 压力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涡轮前排气压力自调节装置,属内燃机领域。特别适用于增压发动机涡轮前排气压力的自动调节。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要求越来越高。在排量一定的情况下,要想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供更多的燃料进行燃烧。通过喷油嘴向气缸提供更多的燃料很容易做到,然而要同时提供与增加的燃料量相匹配的空气量,却没那么容易做到;燃料在空气量不足的前提下进行燃烧,燃烧效果较差。当喷油量一定,气缸进气量较大时,则燃烧较好,油耗和排放较低。传统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完全依靠活塞向下运动时在气缸内形成的真空度吸入空气,这种传统的方式很难提供足够量的空气以支持燃料的完全燃烧。因此,想要为发动机的燃烧提供足够空气,使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较好,涡轮增压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现有的涡轮增压系统都不能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高原工况与平原工况。
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专利号ZL200410050996.3,专利名称:一种涡轮增压柴油机可变模件式脉冲转换增压装置,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气管内排气所占容积连续可变的装置,能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高原工况与平原工况;但是其排气管内排气容积的变化是通过移动杆的上下移动来实现的,这就需要增加一套专门的控制机构来控制移动杆的移动,从而使增压系统结构变的比较复杂,而且在高温情况下其排气管系的密封性也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涡轮前排气压力自调节装置,能够较好的兼顾发动机的高原工况与平原工况。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压气机进气管、压气机、发动机进气管、连接轴、发动机排气管、涡轮、涡轮出气管、发动机、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容积腔、容积腔上壁面、容积腔下壁面、容积腔左壁面、容积腔右壁面、容积腔前壁面、容积腔后壁面、移动体、贯穿管和弹性部件,压气机与涡轮通过连接轴同轴相连,压气机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压气机进气管的出气口、发动机进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涡轮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的出气口、涡轮出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进气管的出气口、发动机排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容积腔的横截面为长方形,容积腔上壁面、容积腔下壁面、容积腔左壁面、容积腔右壁面、容积腔前壁面、容积腔后壁面固结为一体,移动体安装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容积腔上壁面相连通,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的一端均与容积腔下壁面相连通,贯穿管贯穿移动体的上下两壁面,弹性部件的一端安装于移动体上,另一端安装在容积腔左壁面上。弹性部件为弹簧。
在工作过程中,移动体可以在容积腔内左右移动,第二连接管和第三连接管的一端均通大气。在高原工况,移动体右侧的容积腔内压力较低,移动体向右移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不能相连通,发动机的排气全部都流入涡轮,涡轮做功能力增强,发动机进气量较大,功率较高;在平原工况,移动体右侧的容积腔内压力较高,移动体向左移动并压缩弹性部件,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相连通,发动机的排气有一部分流入大气,涡轮做功能力变弱,发动机进气量较小,各缸爆压较低。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发动机在高原工况时进气流量较大,功率较高;在平原工况时,进气流量较低,各缸爆压较低;而且容积腔内温度较低,移动板与容积腔之间的密封问题也容易解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涡轮前排气压力自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压气机进气管,2、压气机,3、发动机进气管,4、连接轴,5、发动机排气管,6、涡轮,7、涡轮出气管,8、发动机,9、第一连接管,10、第二连接管,11、第三连接管,12、容积腔,13、容积腔上壁面,14、容积腔下壁面,15、容积腔左壁面,16、容积腔右壁面,17、容积腔前壁面,18、容积腔后壁面,19、移动体,20、贯穿管,21、弹性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建,未经邓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402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发动机前端齿轮传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铝制中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