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及其排气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58424.4 | 申请日: | 2012-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56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储焰南;刘世锋;庞进军;彭庆永;苏杨;左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10 | 分类号: | F01N13/10;F01N1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赵百令;刘大玲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及其 排气 歧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的排气歧管。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排气歧管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排气系统是发动机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排气歧管是发动机排气系统中较为常用的部件,其与发动机气缸连接,可将各缸的排气集中导入排气总管,以此减少发动机的排气阻力,同时避免各缸排气时互相干扰。
目前使用的排气歧管包括进气接头、出气接头以及设置于进气接头和出气接头之间的歧管,进气接头的设置与发动机的气缸一一对应,出气接头则与排气总管连接,而歧管的结构通常为不规则结构,导致加工该排气歧管时需要采用不同的夹具和模具分别加工排气歧管的单个歧管,显然提高了该排气歧管的加工成本。
另外,上述排气歧管还存在以下问题:进气接头所处的平面和出气接头所处的平面一般为平行平面,使得排气歧管占用了发动机内较大的空间,不利于发动机排气系统在发动机内部的布置;由于发动机工作时排气歧管的温度将逐渐上升,操作人员对发动机进行相关操作时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且位于排气歧管上方的集水管中的冷却水将被加热,致使发动机的冷却效果下降,同时,这对连接该排气歧管与发动机气缸和排气歧管螺栓亦提出了较高的强度要求。
有鉴于此,如何改进发动机的排气歧管的结构,以降低其加工成本,已成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排气歧管,该排气歧管的加工成本较低。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排气歧管的发动机。
为了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排气歧管前段、排气歧管中段和排气歧管后段,所述排气歧管前段和所述排气歧管后段上均设置有进气接头,所述排气歧管中段上设置有出气接头,且所述排气歧管前段和所述排气歧管后段关于所述排气歧管中段的中心面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进气接头相对于所述出气接头所在的平面倾斜设置。
优选地,所述排气歧管前段、所述排气歧管中段和/或所述排气歧管后段上设置有隔热罩。
优选地,所述隔热罩为多层结构。
优选地,所述隔热罩的外层结构为金属板,内层结构为石棉板。
优选地,用于连接所述进气接头与气缸的排气歧管螺栓上套设有隔热套。
优选地,所述隔热套与所述气缸之间的排气歧管垫片包括基片以及垂直连接于所述基片边缘的包裹片。
优选地,所述基片与所述包裹片铆接。
优选地,所述排气歧管前段和/或所述排气歧管后段与所述排气歧管中段间隙配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的排气歧管包括依次连接的排气歧管前段、排气歧管中段和排气歧管后段,排气歧管前段和排气歧管后段上均设置有进气接头,排气歧管中段上设置有出气接头,且排气歧管前段和排气歧管后段关于排气歧管中段的中心面对称设置。由各气缸排出的废气通过进气接头进入该排气歧管,再流经排气歧管前段、排气歧管中段或排气歧管后段,最后由出气接头流向排气总管。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排气歧管为三段式结构,且排气歧管前段和排气歧管后段关于排气歧管中段的中心面对称设置,加工该排气歧管时,排气歧管前段和排气歧管后段即可采用同一夹具和模具,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该排气歧管所需的加工工具的种类明显减少,从而降低了该排气歧管的加工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气缸、排气总管以及连接于所述气缸与所述排气总管之间的排气歧管,所述排气歧管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排气歧管。由于上述排气歧管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具有该排气歧管的发动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歧管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3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菱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584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转子塞轴专用吊架
- 下一篇:一种非自发光式可变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