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均压式深度抑制工频续流电弧防雷间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67351.5 | 申请日: | 2012-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4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巨丰;王嬿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巨丰;王嬿蕾 |
主分类号: | H01B17/46 | 分类号: | H01B17/46;H01B17/4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04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压式 深度 抑制 工频续 流电 防雷 间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气体灭弧防雷保护装置,具体涉及了一种均压式深度抑制工频续流电弧防雷间隙装置。
背景技术
输电线路防雷一直都是电力部门防雷工作的重要内容,雷电故障仍然是影响电网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输电线路发生雷击时引起的冲击闪络,导致线路绝缘子闪络,继而产生很大的工频续流,损坏绝缘子串及金具,导致线路事故。传统的“堵塞型”防雷保护方式,由于其局限性,不能根本解决雷击问题。因此电力部门一般采用在输电线路加装并联保护间隙或者线路避雷器来实现保护线。然而实际运行中,并联保护间隙和线路避雷器都有其明显的缺陷如下:
首先,当输电线路发生雷击时,并联保护间隙优先因雷击引起的过电压而击穿,将雷电流泄入大地,从而起到保护输电线路及电气设备的作用。然而由于并联保护间隙没有灭弧能力,不能熄灭绝缘子串闪络后引起的工频续流,电弧在保护间隙间长时间灼烧,将造成绝缘子串损坏,严重时,可能造成输电线路断线,同时电弧会对电极造成烧蚀而降低其保护性能。最终依靠断路器来熄灭电弧来实现保护输电线路及设备,是牺牲“跳闸率”和“供电可靠性”换取“低事故率”的做法。
其次,线路避雷器价格昂贵,使用、维护成本高,泄露电流大,使用寿命短,更换频繁,而且线路避雷器用的氧化锌模块在雷电冲击下由于存在明显的集肤效应,大电流下容易爆炸,造成线路长期故障,不利于电网经济、安全、稳定运行。
因此,人们开始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如发明人在先申请的专利,中国专利号为2011201046273就公开了一种适用于10~35kV架空输电线路的10~35kV架空输电线路约束空间喷射气体灭弧防雷间隙装置,该装置并联安装于线路绝缘子串两端,保护间隙之间的闪络电压小于被保护绝缘子串,从而在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优先于被保护绝缘子串击穿,击穿放电时,信号采集装置自动感应雷电流信号并触发高速喷射气体发生装置,瞬间产生高速喷射气流对约束空间内续流电弧沿纵向强烈冲击、冷却至熄灭。又如中国专利号为2011200053246公开了用于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约束空间喷射气流灭弧防雷间隙装置,该装置并联安装于线路绝缘子串两端,保护间隙之间的闪络电压小于被保护绝缘子串,从而在输电线路遭受雷击时优先于被保护绝缘子串击穿,击穿放电时,约束空间内部的产气材料被高温电弧急剧加热产生高压气体的同时,信号采集装置自动采集信号并启动喷射气体发生装 置,瞬间产生高速气流沿纵向对电弧造成冲击、冷却至熄灭。这些专利对于上述问题已经取到了较好的解决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不能百分百的将电弧引入灭弧室,而且灭弧装置连接更换不方便等,因此,上述的装置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从而达到更好的灭弧效果,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各种电压等级的架空输电线路、几乎百分之百使电弧进入灭弧室、便于更换灭弧装置、降低电力系统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率及事故率、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延长变压器、断路器等电力设备使用寿命的均压式深度抑制工频续流电弧防雷间隙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均压式深度抑制工频续流电弧防雷间隙装置,包括接地侧灭弧装置、分别通过固定装置安装于线路绝缘子串两端的接地侧金具和导线侧金具;所述接地侧灭弧装置安装在接地侧金具的另一端;所述接地侧灭弧装置包括信号采集装置、外侧设有憎水性裙边的绝缘密封壳体、气体发生装置和灭弧腔,气体发生装置置于绝缘密封壳体内;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侧金具的另一端设有连接细管;所述接地侧灭弧装置还包括非金属材料接地极,非金属材料接地极的一端通过Z型连接金具与接地侧金具上的连接细管镶嵌连接,非金属材料接地极的另一端与信号采集装置相连接。采用Z型连接金具进行镶嵌连接,实现了灭弧装置的简易更换。憎水性裙边能有效防止雨天发生沿绝缘壳体表面的闪络。
所述导线侧金具的另一端安装有导线侧灭弧装置;导线侧灭弧装置包括非金属材料导线极、外侧设有憎水性裙边的绝缘密封壳体、信号采集装置、气体发生装置和灭弧腔;所述非金属材料导线极的一端与导线侧金具通过内螺纹可靠连接,并与信号采集装置相连接;气体发生装置安装在非金属材料导线极的周围,与信号采集装置相连接。在导线侧金具一端也连接上灭弧装置,可以更好的达到灭弧效果。
所述灭弧腔的喷气口处设有内置金属引弧环。内置金属引弧环可以将电弧几乎100%引入灭弧室内,起吸引电弧及有均压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巨丰;王嬿蕾,未经王巨丰;王嬿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673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