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道灌装的全自动灌装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280752.4 | 申请日: | 201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62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马龙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东制药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C3/02 | 分类号: | B67C3/02;B67C3/26;B67C3/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23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灌装 全自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双道灌装的全自动灌装机,涉及的是药剂灌装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滴眼剂灌装机的技术领域,应用于滴眼剂灌装。
背景技术
国内外的滴眼剂用灌装机,只能适用于单一规格的内塞,无法满足现有的不同剂量或厚薄相差很大的不同规格内塞,更无法适应超薄型内塞加塞,难以实现一机多用,增加了固定资产投资成本。特别是原有单一灌装机无法适应超薄型的内塞,造成自动上瓶困难现象,上塞的成品率低,造成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浪费。再者,由于双轨道自动送料装置的轨道设计上的不合理,所以在输送物件时,物件在轨道内十分容易出现卡壳现象,从而无法与生产流水线配套,降低了灌装的产量和效率,难以适应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对滴眼剂用灌装机的关键的部位进行改进,用以适应不同剂量或厚薄,特别是超薄型内塞的输送和加塞,实现双道灌装,一机多用的一种双道灌装的全自动灌装机。其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框架、进瓶转盘、机架、偏心转动机构、控制箱、蠕动泵、震荡器、振动盘、等分盘在内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整机设在机架上,传动机构与双针液体灌装机构连接,设有的蠕动泵与双针液体灌装机构连通;双针液体灌装机构下面的工作台上设有双 轨进瓶轨道,由升降轴连接自动双瓶旋盖机构和偏心转动机构,等分盘与出瓶轨道衔接处设有拨瓶机构,工作台面中间的后侧设有内塞双道震荡理塞机构;内塞双道震荡理塞机构通过内塞双道震荡器与内塞上盖机构衔接,内塞上盖机构上设有机械手,振动盘通过轨道与外盖自动上盖机构衔接;进瓶轨道与出瓶轨道之间中心线位置,活络固定有在进瓶同步带组带动下同步旋转的一排三个顺序啮合所述的等分盘,机械手前端设有气爪定位,两机械手之间设有横向移动的送塞气缸,两机械手之间设有横向移动的送塞气缸;所述的传动机构一端的输出轴与凸轮固定连接,凸轮与升降旋转轴连接,升降旋转轴与双针液体灌装机构连接,所述的机械手的旋转臂上设有真空吸塞头,机械手的主轴分别通过凸轮机构和杠杆、摇臂同步实现上、下移动和旋转。实施该技术后的明显效果是:克服了上述缺陷,克服了只能适用于单一规格的内塞的现状,满足现有的不同剂量或厚薄相差很大的不同规格内塞,更能解决超薄型内塞加塞,实现一机多用;实现自动上瓶,上塞的成品率高,能与生产流水线配套,提高了灌装的产量和效率,适应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需求,整机符合最新的GMP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框架、2-进瓶转盘、3-进瓶同步带组、4-双针液体灌装机构、5-机械手、6-自动双瓶旋盖机构、6-1-升降轴、7-出瓶轨道、8-机架、9-偏心转动机构、10-传动机构、10-1-升降旋转轴、10-2-凸 轮、11-控制箱、12-传动立轴、13-蠕动泵、14-内塞双道震荡理塞机构、15-内塞双道震荡器、16-振动盘、17-等分盘、17-1-等分盘、18-拨瓶机构、19-外盖自动施盖机构、20-内塞上盖机构、21-气爪定位、22-送塞气缸、23-双轨进瓶轨道,24-玻璃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用滴眼剂灌装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东制药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东制药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2807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灌装阀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控制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