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涨紧杆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7390.3 | 申请日: | 201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91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姜电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市电波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77/00 | 分类号: | F02B77/00;F16H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4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发动机 涨紧杆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发动机涨紧杆组件,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涨紧杆组件,属于摩托车发动机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摩托车发动机涨紧杆组件为摩托车重要部件,它包括涨紧杆、球罩、球座和钢球,钢球封装在球罩和球座之间,钢球可以在球罩和球座之间上、下活动。现有技术中,球座的加工方式是采用模具级进冲压,内孔的冲压加工易导致孔口内外壁容易产生毛刺或者圆孔不是很圆。由于之前球座内孔形状没有修正,冲压时内孔圆度不是很标准与钢珠配合时之前的缝隙很大,易导致漏油速度过快影响发动机的整体性能。钢球在球罩和球座之间上、下活动的距离较大,为2-3mm,使之易上、下窜动,不符合发动机的要求,油量的排泄功能小,发动机整体排污量大,不符合环保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球座与钢球配合时的缝隙很大、漏油速度过快、影响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及钢球在球罩和球座之间上、下活动的距离较大,使之易上、下窜动、油量的排泄功能差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涨紧杆组件,可以实现球座与钢珠之间吻合好、不易漏油、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好,及钢球在球罩和球座之间上、下活动的距离小,不会上、下窜动,提升油量的排泄功能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涨紧杆组件,包括涨紧杆、球罩、球座和钢球;所述涨紧杆为中空圆筒形,涨紧杆下端内壁设置有圆形台阶,所述圆形台阶下方为球罩装配孔,所述球罩包括下部圆筒形侧壁A和上部带有3个均匀分布的凹槽的顶部,所述球座包括中部圆筒形侧壁B、上部带有中心孔的顶部和下部圆形折边;所述涨紧杆的球罩装配孔内径与球罩圆筒形侧壁A外径及其球座下部圆形折边外径相匹配,所述球罩设置在球罩装配孔内、与其内壁为紧配合;球座下部圆形折边在球罩与涨紧杆的圆形台阶之间,当球罩被紧固到球罩装配孔内、球罩下端面与涨紧杆下端面齐平时,球座下部圆形折边被夹紧;钢球封装在球罩和球座之间,钢球可以在球罩和球座之间上、下活动;所述球座顶部的中心孔下端、与钢球接触处为圆弧形压边,钢球与球座孔口形成球形倒角形状,使圆弧形压边的形状与钢球球面之间完全吻合;所述涨紧杆为复合层结构,包括低碳合金钢基体层和表面渗碳复合层;所述球罩和球座为复合层结构,各包括低碳钢基体层A、B和表面渗氮复合层A、B。
所述涨紧杆复合层结构表面渗碳复合层的厚度为0.1-0.3mm;所述球罩和球座复合层结构表面渗氮复合层A、B的厚度为0.008-0.020mm。
所述钢球在球罩和球座之间上、下活动的距离S为0.8-1.2mm。
所述涨紧杆的长度L为59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球座内部形状经过修正,球座顶部的中心孔与钢珠配合端完全为圆形,所述钢珠与球座内、球座顶部的中心孔端部形状之间完全相吻合,油不会过多过快的泄漏、从而保证涨紧杆油量流动的稳定性,保证发动机整体的性能;
(2)球罩与球座的装配尺寸改变,使钢球在球罩与球座之间上、下活动的距离由原来的2-3mm改为0.8-1.2mm,使之上、下窜动更加符合发动机的要求,提升油量的排泄功能,使发动机整体排污量变小,从而更加环保;
(3)涨紧杆采用了低碳合金钢表面渗碳处理,球罩和球座采用了低碳钢表面氮化处理,增加了产品的表面硬度、耐磨性和综合机械性能,确保了产品质量。
(4)节约材料,涨紧杆组件由之前长度67.4mm改为59mm,性能仍然与原来一样达到发动机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图;
图1-5是:图1-4A部放大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涨紧杆主视剖视图;
图3-1是:本实用新型球罩主视剖视图;
图3-2是:本实用新型球罩左视图;
图3-3是:图3-1B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球座主视剖视图;
图5-1是:图2C部放大图;
图5-2是:图3-1D部放大图;
图5-3是:图4E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市电波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余姚市电波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73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