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流变液无级变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07570.1 | 申请日: | 2012-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0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华;刘友会;刘浩;刘永志;路和;刘秀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15/01 | 分类号: | F16H15/01 |
代理公司: | 徐州支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4 | 代理人: | 刘新合 |
地址: | 221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变 无级 变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级变速器,具体是一种磁流变液无级变速器,属于变速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磁流变液是一种新型的智能材料,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其流变特性将会发生急剧变化,可在短时间内(毫秒级)粘度增大,由流变特性良好的液态转变成类似固体的状态,而一旦失去外加磁场又将复原成可流动的液体。近几年来,由于其优越的流变特性,在软起动、离合器、制动器、密封和减震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在无级调速领域也开始有所发展。美国专利US005779013,Torque transfer apparatus using magneto rheological fluids (磁流变液转矩传动装置),公布了一种多盘式转矩传动装置,利用多个摩擦圆盘径向间隙里的磁流变液作为传动介质实现动力传递,能传递较大的转矩。国内专利CN1523251A公开了一种V字形转子结构的磁流变无级变速器,采用双V结构,结构简单,但传递转矩小,仅适用工业小功率场合。国内专利CN101793312A公开了一种多盘式磁流变无级变速器,利用主动摩擦片和从动摩擦片间隙里的磁流变液来传递转矩,其结构合理,传递功率大,但不能够控制传动轴输出的转速,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级变速。专利号为ZL201120203829.3,名称为一种基于磁流变液的可控无级变速系统,其虽然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但其电路设置体积大、成本高、不易维修,而且其精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工业应用中受到很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磁流变液无级变速器,其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可靠性高、稳定性强、转速控制效果好且具有较高精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磁流变液无级变速器,包括磁流变液传动装置和转速调节电路,转速调节电路包括转速传感器、励磁线圈、电压放大器、调速电阻R1、分压电阻R2、限流电阻R3、电阻R4、电阻R5、滤波电容C1、负反馈电容C2、正反馈电容C3、晶体管Q1、达林顿晶体管Q2、续流二极管D1、稳压二极管ZD1、开关SW和直流电源BAT,转速传感器和励磁线圈设置在磁流变液传动装置外侧,转速传感器的一端接地,另一端连接到电压放大器的正相信号输入端,电压放大器的负相信号输入端接地,电压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到调速电阻R1上,调速电阻R1与分压电阻R2串联后接地,分压电阻R2上并联有滤波电容C1,稳压二极管ZD1与限流电阻R3串联后并联在滤波电容C1上,晶体管Q1的发射极并联在限流电阻R3两端,晶体管Q1的集电极并联有负反馈电容C2,达林顿晶体管Q2的基极与晶体管Q1的集电极相连,达林顿晶体管Q2的发射极接地,达林顿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与续流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续流二极管D1的负极经开关SW连接到直流电源BAT的正极,电源负极接地,电阻R4一端接在晶体管Q1的集电极上,另一端接在续流二极管D1的负极上,续流二极管D1并联有励磁线圈,正反馈电容C3与电阻R5串联后分别接到晶体管Q1的基极和达林顿晶体管Q2的集电极上。
进一步,电压放大器包括接地电阻Ri、反馈电阻Rf、平衡电阻Rp和运算放大器组成,平衡电阻Rp串联在运算放大器的正相信号输入端,接地电阻Ri一端接地,另一端接在运算放大器的负相信号输入端,反馈电阻Rf接在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和负相信号输入端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075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脉冲分段式试压装置
- 下一篇:消防接口测试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