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合动力乘用车高压配电盒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14405.9 | 申请日: | 2012-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15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杨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风汽车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刘志菊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乘用车 高压 配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动力乘用车配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混合动力乘用车高压配电盒。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发展的方向之一,而混合动力技术更为容易实现量产,因此混合动力技术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重要的过度路线。其中由于纯电动汽车受制于价格过高、充电配套系统设施尚未完善。高压配电是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系统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车辆动力电池储存装置和车辆用电设备的接口,是整车高压回路用电的核心,对整车合理用电和安全用电起到关键作用。为实现整车各用电器件从高压动力电池配送电能的功能,目前通常采用配电板的形式将各种高压继电器和保险丝组装在一起构成高压配电电路。这种方式电气元件布置分散,且连线较多,安装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乘用车高压配电盒,以合理地管理整车高压用电。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合动力乘用车高压配电盒包括盒体,盒体内组装的配电器件,盒体上的对外接口,盒体内组装的配电器件包括正极主继电器和负极主继电器,用于检测直流母线电流的电流传感器,用于保护高压线路的主熔断器,用于方便检修关断动力电路的手动维修开关,用于控制动力电池冷却风扇开、关的冷却风扇继电器,与直流母线连接的预充电电阻,以及用于控制预充电回路工作状态的预充电继电器;在盒体上设低压信号防水密封接头、高压防水密封接头;各配电器件之间的电连接在盒体内连接;对外连接的低压线和信号线连接到低压信号防水密封接头,对外连接的高压线连接到高压防水密封接头。
所述的高压防水密封接头包括三个独立的第一高压防水密封接头、第二高压防水密封接头,第三高压防水密封接头;手动维修开关与主熔断器串联后的触点连接到第一高压防水密封接头,第一高压防水密封接头与高压电池组之间的高压线路进行串联;第二高压防水密封接头作为高压动力电源的输入接头;预充电继电器与预充电电阻串联后再与正极主继电器的触点并联,并联后一端连接到第二高压防水密封接头的输入正端口,另一端连接到第三高压防水密封接头的输出正端口;负极主继电器的触点一端连接到第二高压防水密封接头的输入负端口,另一端连接到第三高压防水密封接头的输出负端口;第二高压防水密封接头作为高压动力电源总正与总负的输入端;第三高压防水密封接头作为高压动力电源总正与总负的输出端连接车辆的高压用电设备。
所述的盒体设上盖,上盖上设有便于手动维修开关操作的操作孔。
所述的混合动力乘用车高压配电盒,在盒体上的两端设低压信号防水密封接头、高压防水密封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将蓄电池低压供电和动力电池高压供电分开,有利于降低高压回路电压波动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高压配电盒可以提高配电元器件的集成度,减小所需的安装空间,有效减少控制模块和用电器所需的线束,便于合理的布线。封闭的盒体设计满足车用控制器防水、防尘、放电磁干扰的要求,便于整车的安装布置。同时生产工艺相对简单、通用性强,方便维修,可有效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因此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压配电盒的内部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压配电盒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高压配电盒电气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具体描述。
如图1、图2、图3:本实用新型的混合动力乘用车高压配电盒包括盒体1,盒体1内组装的配电器件,盒体1上的对外接口,盒体1内组装的配电器件包括正极主继电器5和负极主继电器8,用于检测直流母线电流的电流传感器4,用于保护高压线路的主熔断器6,用于方便检修关断动力电路的手动维修开关7,用于控制动力电池冷却风扇开、关的冷却风扇继电器9,与直流母线连接的预充电电阻11,以及用于控制预充电回路工作状态的预充电继电器10。在盒体1上设低压信号防水密封接头2、高压防水密封接头3;各配电器件之间的电连接在盒体1内连接;对外连接的低压线和信号线连接到低压信号防水密封接头2,对外连接的高压线连接到高压防水密封接头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风汽车公司,未经东风汽车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144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