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晶体硅太阳电池正面栅线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23537.8 | 申请日: | 2012-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33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26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陈筑;刘晓巍;蔡二辉;徐晓群;孙励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尤利卡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1/0224 | 分类号: | H01L31/022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代忠炯 |
地址: | 315177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晶体 太阳电池 正面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晶体硅太阳电池正面栅线电极。
背景技术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发展方向是低成本、高效率。目前常规电池提高效率做法是在液态磷源扩散制作PN结时,进行低浓度磷掺杂形成较高的方块电阻,这样能减少表面复合和发射层复合,提高太阳光中短波的光谱响应,但是由于方块电阻的提高,电极接触电阻也会增大,所以必须增加栅线密度以降低电极接触电阻,提高电池光电转换效率。
在增加栅线密度的同时,也增加了栅线电极的遮光面积,同样会降低电池转换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就必须要求栅线电极尽量要细。目前丝网印刷的栅线电极宽度最细达到40微米,这样又加大了印刷难度:在印刷过程中容易出现断栅、印刷不全的现象,影响电极对电流的收集,降低了电池转换效率;而且,这种用于细栅线印刷的网版要频繁擦拭,就会浪费生产时间,同时部分浆料粘附在无尘纸上也浪费了浆料,如果擦拭时用力不当也会使绷紧的网布爆裂,增加了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有利于电流收集效果、提高印刷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晶体硅太阳电池正面栅线电极。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晶体硅太阳电池正面栅线电极,包括设置在太阳电池正面(受光面)的主栅线和细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栅线至少为两根,每根主栅线等距平行排列;所述的细栅线包括与主栅线垂直且彼此平行排列的多根第一细栅线,与主栅线平行排列的第二细栅线,以及连接太阳电池正面周边的第三细栅线。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每根主栅线和细栅线都彼此连接,即使细栅线发生断栅,也可使得断栅的电流汇集到主栅线上面,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性能效率;此外,一般情况,在印刷过程中,操作员发现明显断栅后,通常会进行网版擦拭动作,但是本结构可允许发生少量断栅,因此,减少了擦拭动作,相当于降低了印刷难度、节省了浆料和生产时间。
作为优选,所述的主栅线为3根,所述的3根主栅线彼此等间距排列,间隔距离为52mm,保证断栅时,电流均匀充分的汇集到主栅线上。
作为优选,所述的与主栅线平行排列的第二细栅线为2根,且2根第二细栅线分别设置于相邻两根主栅线的中间位置,从而实现均匀收集电流的目的。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晶体硅太阳电池正面栅线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主栅线,2.第一细栅线,3.第二细栅线,4.第三细栅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不仅仅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晶体硅太阳电池正面栅线电极,包括设置在太阳电池正面(受光面)的主栅线1和细栅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栅线1至少为两根,每根主栅线1等距平行排列;所述的细栅线包括与主栅线垂直且彼此平行排列的多根第一细栅线2,与主栅线平行排列的第二细栅线3,以及连接在太阳电池正面周边的第三细栅线4。
采用上述结构,由于每根主栅线和细栅线都彼此连接,即使细栅线发生断栅,也可使得断栅的电流汇集到主栅线上面,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片的电性能效率;此外,一般情况,在印刷过程中,操作员发现明显断栅后,通常会进行网版擦拭动作,但是本结构可允许发生少量断栅,因此,减少了擦拭动作,相当于降低了印刷难度、节省了浆料和生产时间。
为了保证断栅时,电流均匀充分的汇集到主栅线上,作为优选,所述的主栅线为3根,所述的3根主栅线彼此等间距排列,间隔距离为52mm。
为了实现均匀收集电流的目的,作为优选,所述的与主栅线1平行排列的第二细栅线3为2根,且2根第二细栅线3分别设置于相邻两根主栅线1的中间位置。
附图所示的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栅线电极能够更有效地收集电流,特别是第二细栅线3和第三细栅线4的存在,保证都可以与主栅线3连接,从而可以有效降低断栅对电流造成的影响,充分保证电流汇集到主栅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尤利卡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尤利卡太阳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235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31-00 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敏感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者专门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控制的半导体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
H01L31-02 .零部件
H01L31-0248 .以其半导体本体为特征的
H01L31-04 .用作转换器件的
H01L31-08 .其中的辐射控制通过该器件的电流的,例如光敏电阻器
H01L31-12 .与如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一个或多个电光源,如场致发光光源在结构上相连的,并与其电光源在电气上或光学上相耦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