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能混用动力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47826.1 | 申请日: | 2012-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57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沈岩华;陈燕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岩华 |
主分类号: | F02B75/00 | 分类号: | F02B75/00;F01B25/10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三联专利事务所 32220 | 代理人: | 周爱芳 |
地址: | 221009 江苏省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混用 动力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机,具体是一种空气能混用动力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燃料日益紧缺的状态下,取代燃料的动力机多种多样,主要在向两方
面发展;一是电能;电瓶的容量大,体积小,持久性,安全性。二是空气能;目前相关领域有许多此类节省燃料的动力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不足;1、重新设计的动力机;a、制造成本高。b、提速缓慢。c、安全性能低。2、更换原有的动力机,用自制的风动蜗轮机代替原动力机;a、动力不足。b、无法提速【完不成变运动】。c、负载能力低。e、重新配备电力及电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能混用动力机,在原有内燃机的基础上另行开辟了空气通道,不单纯依靠燃料的热能转换来得到动力,而应用空气能与燃料混合使用于同一台内燃机同样得到相同的动力,可节约燃料一半以上。
本实用新型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空气能混用动力机,包括压缩气体与燃料双用的内燃机,内燃机内设有进气支管和排气支管,进气支管上设有机体进气口,排气直管上设有机体排气口,进气支管上安装有化油器/高压油泵, 排气支管上设有排气支管出口;还包括一液体空气增发器和液体空气储存罐;液体空气增发器上安装有气体压力表;液体空气增发器的进气端处安装有液体空气开关,出气端处安装有压力气开关;液体空气储存罐上设有气体压力表、安全保险阀和进气口;液体空气储存罐通过液体空气增发器与机体进气口连接,通过机体进气口进入内燃机缸体内的气缸至少占总数的一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在原有内燃机的基础上另行开辟了空气通道,当有外界提供一定压力气体输入进气支管或缸体的进气口,此内燃机就产生出旋转动力,可以达到在同一台内燃机缸体内有半数以上的气缸不用燃料,改用压缩气体具有节约一半的燃料得到相同旋转动力的效果,节能环保,安全可靠。2)结构合理,提速快、扭力大、马力大、提速快、扭矩均衡、,内燃机的动力增强,使用方便且可延长使用寿命。3)只对进排气支管等进行改造和加工,原其它部件无需改动,改造和加工成本低廉。其结构是在原内燃机基础上设置进有压力空气的专用通道,压力空气进入内燃机缸体总气缸数量的一半,即可得到相同的动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气支管,2、排气支管,3、化油器/高压油泵,4、进气管,5、压力气开关, 6、气体压力表,7、液体空气增发器,8、液体空气开关,9、安全保险阀,10、进气口,11、液体空气储存罐,12、机体进气口,13、机体排气口,14、排气支管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空气能混用动力机有一压缩气体与燃料双用的内燃机,内燃机内设有进气支管1和排气支管2,进气支管1上设有机体进气口12,排气直管2上设有机体排气口13,进气支管1上安装有化油器3, 排气支管2上设有排气支管出口14;还包括一液体空气增发器7和液体空气储存罐11;液体空气增发器7上安装有气体压力表6;液体空气增发器7的进气端处安装有液体空气开关8,出气端处安装有压力气开关5;液体空气储存罐11上设有气体压力表6、安全保险阀9和进气口10;液体空气储存罐11通过液体空气增发器7与机体进气口12连接,通过机体进气口12进入内燃机缸体内的气缸至少占总数的一半。
内燃机的动力来源不单纯依靠燃料的热能转换来得到动力,而应用空气能与燃料混合使用于同一台内燃机同样得到相同的动力。同一台内燃机分为两部份在同时进行,一是燃料的热能转换为动力机械能。二是压缩空气能转换为动力机械能。通过进气管进入内燃机缸体内的气缸至少占总数的一半。例如:一台六缸内燃机,三个缸用压缩空气作功。另三个缸任然用原设计燃料作功。在达到相同效果的同时节省了一半燃料,减少了一半的废气排放量。使用压缩空气同样达到其设计要求的动力,甚至更大。压缩气体与燃料双用动力机在同一台内燃机使用,燃料可以减少到缸体气缸总数的1/2、1/3、1/4、1/6、1/8、甚至可以取消燃料。
进入内燃机的气缸内的压缩气体压力在0、2—3、5Mpa,压缩气体不论是何种气体不准许自燃、点燃、助燃、及压燃等不安全气体。进入进气支管的压缩空气,可以在内燃机机体的前半部分应用或在后半部分应用,也可以不使用进气支管,单另使用气缸体的机体进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岩华,未经沈岩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478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