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量控制阀、流量控制装置以及液压油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59434.7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325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13 |
发明(设计)人: | 罗康松;刘可;汤洪飞;李德芳;周波;尚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2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颜镝 |
地址: | 221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量 控制 装置 以及 液压油 散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流量控制阀、一种设置该流量控制阀的流量控制装置以及一种设置该流量控制装置的液压油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起重机、强夯机等大型机械的液压系统均使用液压油散热器。液压油散热器的驱动方式有电机驱动和液压马达驱动两种形式。
电机驱动的特点是驱动转速稳定,但需要主机提供稳定的电流,对主机电气系统要求较高。液压马达驱动的优点是驱动扭矩大,具有相同散热面积的液压油散热器由液压马达驱动的散热功率比由电机驱动的散热功率大25%~35%,但是液压马达的转速易受到发动机转速的影响。例如,一台排量为11cc/rev驱动马达,由一排量为16cc/rev的齿轮泵驱动,液压油散的功率为55KW,当发动机转速从2000r/min下降到1200r/min,液压油散热器的散热功率会下降至32KW。
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由于现有技术中齿轮泵的输出流量容易受到发动机转速的影响,发动机转速存在变化时会导致液压马达无法得到恒定流量的液压油,液压马达得到的液压油流量不恒定时也无法驱动扇叶以恒定的理想转速转动,进而也无法保证液压油散热器以较高的散热功率稳定运行,导致现有的液压油散热器散热效率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流量控制阀、一种设置该流量控制阀的流量控制装置以及一种设置该流量控制装置的液压油散热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散热效率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流量控制阀,包括三通压力补偿阀、第一节流阀以及第二节流阀,其中:
所述第一节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三通压力补偿阀的进油口并联;
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二节流阀的进油口并联;
所述第二节流阀的出油口与所述三通压力补偿阀的流量反馈油口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流阀为可调式节流阀。
优选地,所述第二节流阀为固定式节流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溢流阀、通断控制阀以及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流量控制阀,其中:
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通断控制阀的进油口并联;
所述通断控制阀包括第一出油口以及第二出油口,所述第一出油口与所述流量控制阀中的所述第一节流阀的进油口以及所述三通压力补偿阀的进油口相连通;
所述第二出油口、所述溢流阀的回油口以及所述三通压力补偿阀的回油口三者并联;
所述通断控制阀开阀时所述通断控制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出油口相连通,所述通断控制阀关阀时所述通断控制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出油口相连通。
优选地,该流量控制装置还包括单向阀,其中:
所述单向阀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出油口并联;
所述单向阀的出油口与所述三通压力补偿阀的回油口并联。
优选地,所述通断控制阀为电磁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油散热系统,包括供油装置、液压马达、液压油散热器以及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流量控制装置,其中:
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通断控制阀的进油口两者并联且两者均与所述供油装置的液压油输出端口相连通;
所述第一节流阀的出油口与所述液压马达的液压油入口相连通,
所述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液压油散热器的扇叶相连接并能带动所述扇叶转动;
所述液压马达的液压油出口与所述芯体的进油口相连通,所述芯体的出油口与液压油箱相连通;
所述扇叶的出风方向朝向或背向所述液压散热器的芯体,且所述扇叶与所述芯体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地,所述供油装置包括动力装置以及油泵,其中:
所述动力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油泵的动力输入轴相连接并带动所述油泵的动力输入轴转动;
所述油泵的液压油入口与所述液压油箱相连通,所述油泵的液压油出口为所述供油装置的液压油输出端口。
优选地,所述动力装置为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或电动机。
优选地,所述油泵为定量齿轮泵。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594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波炉及其半导体微波发生器与天线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热压机的下模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