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车辆用防撞装置及轨道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360493.6 | 申请日: | 2012-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7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周虎;侯伟;卢盛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沈阳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F19/04 | 分类号: | B61F1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芳 |
地址: | 110142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车辆 用防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轨道车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用防撞装置及轨道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轨道车辆检修过程中,需要将车体进行分解检修,同时,车体之间的车钩缓冲装置也需要被分解检修,因此分解后的车体在进入下道检修工序时,车体之间将不可避免的发生撞击,车体撞击产生的冲击力往往会造成车体钢结构及配件的额外损坏,因此需要在分解后的车体上加装防撞装置,以降低车体损坏的几率。
目前的防撞装置为采用槽钢制成的伸长杆,只能安装于敞车踏板托架之上,虽然其刚度能满足使用要求,但会造成被撞击车辆端墙板凹凸变形,甚至撞穿。
因此,现有技术中的防撞装置存在适用范围有限且防撞效果不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防撞装置及轨道车辆,可优化防撞性能。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防撞装置,包括横梁和伸长杆,所述横梁底面间隔设置有两个长圆销;所述伸长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梁侧面连接,所述伸长杆的第二端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延伸长杆的延伸方向伸出所述伸长杆的第二端;所述长圆销与所述伸长杆相互垂直。
所述的轨道车辆用防撞装置,优选的,所述长圆销通过支撑柱与所述横梁底面连接。
所述的轨道车辆用防撞装置,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包括竖向设置的角钢,所述角钢的顶端与横梁底面连接,所述角钢的底端通过第一座板与所述长圆销连接。
所述的轨道车辆用防撞装置,优选的,所述角钢的竖向长度为245毫米,所述两个长圆销的间距为440毫米。
所述的轨道车辆用防撞装置,优选的,所述横梁和伸长杆均为槽钢。
所述的轨道车辆用防撞装置,优选的,所述伸长杆的第一端伸入所述横梁的凹口内与所述横梁连接,所述伸长杆的第二端的凹口内设置有第二座板,所述第二座板上设置有所述缓冲装置。
所述的轨道车辆用防撞装置,优选的,所述伸长杆的第二端的凹口上设置有挡板。
所述的轨道车辆用防撞装置,优选的,所述伸长杆与横梁的连接处和/或所述伸长杆与第二座板连接处设有加强筋板。
所述的轨道车辆用防撞装置,优选的,所述缓冲装置为弹簧。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轨道车辆,包括冲击座和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轨道车辆用防撞装置,所述冲击座设有螺栓孔,所述长圆销插入螺栓孔中。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车辆用防撞装置,通过设置两个长圆销,使防撞装置可安装于所有入厂检修的轨道车辆上,通过设置缓冲装置,提高了防撞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用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用防撞装置的结构侧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横梁; 102:伸长杆; 103:长圆销;
104:缓冲装置; 105:角钢; 106:第一座板;
107:第二座板; 108:挡板; 109:加强筋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用防撞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车辆用防撞装置的结构侧视示意图。该轨道车辆用防撞装置的具体结构如下: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车辆用防撞装置,包括横梁101和伸长杆102,所述横梁101底面间隔设置有两个长圆销103;所述伸长杆102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梁101侧面连接,所述伸长杆102的第二端设有缓冲装置104,所述缓冲装置104延伸长杆102的延伸方向伸出所述伸长杆102的第二端;所述长圆销103与所述伸长杆102相互垂直。
本实施例中,由于现有的轨道车辆的车体的冲击座上大多具有螺栓孔,因此,可将防撞装置的两个间隔设置的长圆销103插入到冲击座的螺栓孔中,从而使防撞装置固定在车体上,起到防撞作用,且适用范围较广,另外,防撞装置还设有缓冲装置104,且缓冲装置104延伸长杆102的延伸方向伸出所述伸长杆102的第二端,因此,在车体间产生碰撞时,缓冲装置104会先与相碰的车体接触,起到缓冲作用,减轻碰撞对于车体及配件的损伤,提高了防撞效果。
本实施例中,伸长杆102的长度优选为500毫米,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改变伸长杆102的长度,只要能够起到防撞效果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沈阳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沈阳机车车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3604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