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03434.2 | 申请日: | 2012-08-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70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钟昭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金兰 |
主分类号: | F02M29/04 | 分类号: | F02M29/0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尾气 节能 增力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内燃发动机节油装置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
背景技术
汽车和摩托车等机动车的内燃发动机通常都是采用直接供油的方式,即内燃发动机直接通过输油管路而连通于油箱,该油箱内设置有油泵浦,在油泵浦的驱动下能将油箱中的油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内燃发动机中,该内燃发动机内部还设置有将燃油雾化而与空气混合的化油器或电喷油嘴。
目前,该内燃发动机的节油程度主要取决于燃油雾化质量及其与氧分子的结合程度,燃油雾化质量越好及其与氧分子的结合程度越高,燃烧就越充分,节油效果也就越好;由此人们不断提升化油器或电喷油嘴的性能,以达到最佳的燃烧程度。
但是,化油器或电喷油嘴的性能提升难免会遇到瓶颈,由此使得内燃发动机的节油性无法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内燃发动机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其设置在油箱与内燃发动机之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进一步提升内燃发动机节油性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其中,包括:
外壳,具有容腔以及与容腔相连通的入油口和出油口;
喷射管,位于容腔中,并具有管壁以及位于管壁中的中空通道,该中空通道一端承接于入油口,另一端与出油口相连通,该管壁上开设有若干个连通孔;
若干个阻隔板,每一阻隔板均位于容腔中并套设在喷射管上,该每一阻隔板的边缘均密封抵触在外壳内壁上,该若干个阻隔板将容腔划分为呈交叉排布的过滤区和缓冲区,每一过滤区和每一缓冲区均通过连通孔而与中空通道相连通,每一过滤区内还均设置有多块具有大量孔洞的过滤体。
进一步,该过滤体采用火山岩石,并且呈圆柱中空状。
进一步,该喷射管在靠近出油口的端部还设置有用于密封端部开口的法兰盘,该喷射管通过管壁上的连通孔与出油口相连通。
进一步,该喷射管中的连通孔呈圆孔、梅花孔、跑道孔或者菱形孔。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燃油通过外壳的入油口进入到喷射管的中空通道中,再由喷射管管壁上的连通孔而进入至过滤区中,由于该过滤区中的过滤体具有大量孔洞,会对燃油产生过滤而形成滑流作用,使得燃油互相产生撞击摩擦,使燃油分子变小,油能量变大,油流速度加速,从而使液体迅速提升油温,故其能使得进入内燃发动机内的燃油具有分子小和温度较高的性质,从而使得燃油能提前爆炸,并能将燃油完全燃烧;同时由于过滤区与缓冲区呈交叉排布,即每一过滤区后都设置有一个缓冲区,如此能使油液经过一个过滤区后能经一个缓冲区缓冲,能使前后经过上一过滤区的油液能一起进入到下一个过滤区,使得油液能与过滤区中的过滤体充分接触,达到最佳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喷射管管壁上连通孔的第一种具体形状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喷射管管壁上连通孔的第二种具体形状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喷射管管壁上连通孔的第三种具体形状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喷射管管壁上连通孔的第四种具体形状的示意图。
图中:
增力器 100
外壳 1 容腔 11
过滤区 111 缓冲区 112
入油口 12 出油口 13
喷射管 2 管壁 21
连通孔 211 中空通道 22
阻隔板 3 法兰盘 4
过滤体 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汽车尾气减排节能增力器100,包括外壳1、喷射管2以及若干个阻隔板3,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金兰,未经王金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034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