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单一动力源同时输出转动及升降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19271.7 | 申请日: | 2012-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6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叶隆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浦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21/10 | 分类号: | F16H21/10;F16H3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李悦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单一 动力 同时 输出 转动 升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单一动力源同时输出转动及升降的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设备中通常需要利用一些运动机构,来实现其生产目的,如比较常见的冲压设备,其通常是应用动力装置输带动冲压模上下活动。现阶段,在一些较为复杂的冲压结构中,为了完成送料、冲压过程,其通常需要完成一个升降动作以及一个角度翻转的动作,这种冲压设备,通常需要设置两个动力装置,具体的是,利用一个直线动力输出装置来实现升降动作,利用一个旋转动力输出装置来实现角度翻转动作,这就使得冲压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设备成本高,且难于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单一动力源同时输出转动及升降的装置,其能够简化设备的结构,降低设备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利用单一动力源同时输出转动及升降的装置,包括,
固定板;
滑动板,可沿高度方向相对于固定板滑动;
动力输出组件,用于带动滑动板沿高度方向相对于固定板滑动;
转动臂,枢接在滑动板上,其自由端具有一嵌置部;
轨道板,固定在固定板上,在该轨道板上设置有一供嵌置部嵌入的导向槽,该导向槽包括位于其底部且沿高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以及位于第一导向槽上方与第一导向槽上顶端连通的第二导向槽,该第二导向槽由下至上逐渐的远离转动臂的转动轴线。
第二导向槽呈直线延伸并与高度方向具有一夹角,导向槽还包括有一沿高度方向延伸并位于第二导向槽上方的第三导向槽,该第三导向槽的底端部与第二导向槽的上端部连通。
第二导向槽呈弧形,其弧形的延伸轨迹由下至上逐渐远离转动臂的转动轴线。
嵌置部为一置于导向槽中的滚轮,滚轮通过一连接杆安装在转动臂的自由端。
滑动板上固定有转座,转动臂通过一转轴枢接在滑动板上。
动力输出组件为一气缸,该气缸的缸体部固定在固定板上,其自由端与滑动板固定连接。
动力输出组件包括一机体部分固定在固定板上的电机、同步联接在电机转动轴上沿高度方向延伸的丝杆、套设在丝杆上的丝杆螺母,滑动板固定在丝杆螺母上。
电机的转轴上安装有一主动轮,丝杆的上顶端安装有一从动轮,主动轮和从动轮通过绕设于其二者上的传动带同步联接。
固定板上设置有直线导轨,滑动板活动安装在直线导轨上。
滑动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转动臂,固定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轨道板,两转动臂分别与两轨道板对应,在两转动臂之间连接有一横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仅仅利用一个动力源,即可同时输出转动和升降运动,既能够消除设备的视线障碍,又能够保证设备在工作时垂直下压,简化了设备结构,降低了设备成本,并且消除了现有技术中两个动力源难于同步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轨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装置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装置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装置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装置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轨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固定板;11、直线导轨;2、滑动板;21、转座;22、转轴;3、轨道板;31、导向槽;311、第一导向槽;312、第二导向槽;313、第三导向槽;4、转动臂;41、连接杆;42、滚轮;5、动力输出组件;51、电机;52、主动轮;53、传动带;54、从动轮;55、丝杆;56、丝杆螺母;6、横梁;7、气缸;8、轨道板;81、导向槽;811、第一导向槽;812、第二导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浦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浦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192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