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备胎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24984.2 | 申请日: | 2012-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169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06 |
发明(设计)人: | 蒋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43/08 | 分类号: | B62D43/08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34114 | 代理人: | 林飞 |
地址: | 23002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备胎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轮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备胎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对现代汽车来说,汽车轮胎既起到承载全车重量的作用,也起到避震和缓冲的作用,是全车最重要的部件,对汽车的驶性、通过性、环保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有直接影响,尤其在安全性方面,一旦行驶中轮胎出现故障,轻则汽车停驶,重则发生事故。因此,现代汽车上一般会设计预备一个备用轮胎,以备不时之需。安装备用轮胎的结构称为备胎固定装置。托架式备胎固定装置是一种常见的备胎固定结构式。这种装置是由几根圆柱形杆件组成的,一般布置在汽车尾部下方,因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在现代汽车上应用广泛。现有的托架式备胎固定装置存在以下不足:(1)为使备胎固定牢固,防止行驶过程中出现松动、脱落等情况,需要使用螺栓将备胎托架固定到汽车车身或车架上,在装配时,将备胎平放到托架内,备胎下表面与圆柱形杆件直接接触,因杆件比较细(杆件的直径一般在¢10mm左右),在螺栓拧紧过程中,备胎下表面会因杆件挤压出现明显压痕,由于备胎长时间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压痕部位老化严重,影响备胎使用寿命;(2)备胎设计在汽车尾部下方,暴露在汽车外部,目前用螺栓固定备胎托架时,是采用自下往上拧紧,螺栓整个露在汽车外部,容易发生备胎被盗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托架式备胎固定装置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改进结构的汽车备胎固定装置。
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备胎固定装置包括托架总成1和挂钩总成2;所述托架总成1包括前杆件4、后杆件5、左杆件6和右杆件7,前杆件4的两端分别与左杆件6和右杆件7的前端固定连接,后杆件5的两端分别与左杆件6和右杆件7的后端固定连接;
所述左杆件6和右杆件7上分别设有两个托垫,左杆件6上的两个托垫与右杆件7上的两个托垫对称设置;所述右杆件7的前端为向上凸起的门形弯杆,且伸至前杆件4的外部,所述门形弯杆的外端部为水平杆,所述水平杆为螺纹杆,与螺纹杆10配合设有限位垫片9;右杆件7的后端为Z形杆,且向右侧延伸,所述Z形杆的外端为把手11;所述左杆件6的前端与右杆件7的前端结构相同,左杆件6的后端向上弯曲90°,垂直向上延伸;
所述挂钩总成2由螺纹套管21和挂钩22组成;螺纹套管21的下部连接着挂钩22,挂钩22固定在右杆件7后端的Z形杆上,所述螺纹套管21上配合设有螺栓3。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在托架杆件上增加了托垫设计,解决了备用轮胎表面与托架杆件挤压产生压痕的问题;
(2)连接托架总成和车身或车架的螺栓从汽车内部自上往下进行装配,减少了备胎被盗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图。
上图中序号:托架总成1、挂钩总成2、螺栓3、前杆件4、后杆件5、左杆件6、右杆件7、限位垫片9、螺纹杆10、把手11、支架12、螺母垫片总成13、车身钣金14、备用轮胎15、螺纹套管21、挂钩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一种汽车备胎固定装置,包括托架总成1和挂钩总成2;所述托架总成1包括前杆件4、后杆件5、左杆件6和右杆件7,前杆件4的两端分别与左杆件6和右杆件7的前端固定连接,后杆件5的两端分别与左杆件6和右杆件7的后端固定连接;
所述左杆件6和右杆件7上分别设有两个托垫,左杆件6上的两个托垫与右杆件7上的两个托垫对称设置;所述右杆件7的前端为向上凸起的门形弯杆,且伸至前杆件4的外部,所述门形弯杆的外端部为水平杆,所述水平杆为螺纹杆,与螺纹杆10配合设有限位垫片9;右杆件7的后端为Z形杆,且向右侧延伸,所述Z形杆的外端为把手11;所述左杆件6的前端与右杆件7的前端结构相同,左杆件6的后端向上弯曲90°,垂直向上延伸;
所述挂钩总成2由螺纹套管21和挂钩22组成;螺纹套管21的下部连接着挂钩22,挂钩22固定在右杆件7后端的Z形杆上,所述螺纹套管21上配合设有螺栓3。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和使用方法如下:
第一步,将左杆件6和右杆件7前端的两个螺纹杆10对应穿过车身上的两个支架12,穿过后分别通过限位垫片9进行限位,并用两个螺母垫片总成13进行打紧。
第二步,将螺栓3自上向下穿过车身钣金14,再通过挂钩总成2上端的螺纹套管21将挂钩总成2预装到螺栓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249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