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模糊滑模和神经网络的永磁同步电机复合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34037.1 | 申请日: | 2012-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57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明;王锋;陈钢;曹秉刚;阳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秉刚 |
主分类号: | H02P21/00 | 分类号: | H02P21/00;H02P21/05 |
代理公司: |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6 | 代理人: | 张一鸣 |
地址: |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大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模糊 神经网络 永磁 同步电机 复合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交流电机传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的复合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自 1886 年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以其在运载力、便捷性、舒适性和性价比等方面的综合性能优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获得了的越来越广泛应用。但是汽车带给人们便捷、舒适的现代生活的同时,也难逃破坏生态环境和大量消耗石油资源的责任。开发新一代的清洁能源汽车成为必然趋势。综合考虑节能减排潜力、技术成熟度及产品价格等因素,电动汽车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最佳解决方案之一。中国的电动汽车技术发展与世界各国相差不大,在2009年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更是得到了发展电动汽车事业的良好契机,电动汽车将成为汽车发展的一种趋势和必然。
电力驱动系统是纯电动汽车的心脏,其控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动汽车整车性能的优劣。电动汽车对驱动电机的要求不同于普通工业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高功率密度;(2)良好的调速性能,能够实现精确的转矩控制;(3)高效率以提高续驶里程;(4)适应恶劣的工作环境(高低温、振动);(5)小尺寸及适应车内空间的特殊封装设计;(6)极高的可靠性和性价比。而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转动惯量轻、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和输出转矩大等优点,成为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中最具竞争力的一款电机,日本和欧洲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上已普遍使用。同时,我国蕴藏有丰富的稀土资源,随着新型永磁材料的不断涌现,永磁材料的成本有望降低,从而永磁电机比其他类电机在价格方面更是占有绝对的优势。
永磁同步电机有强耦合、时变、非线性等特点,为了能够实现高性能的调速系统,使系统具备优良的动、静态性能,且对参数的变化和外界扰动具有不敏感性,控制策略的正确选择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良的控制策略不但可以弥补硬件设计上的不足,而且能进一步提高系统的综合性能。1971 年,德国西门子公司的工程师 F.Blaschke 提出了矢量控制理论,使交流电机控制理论获得质的飞跃。针对交流电机这个强耦合的控制对象,采用参数重构的现代控制理论来解耦,进行矢量变换,仿照直流调速原理,使交流调速系统的动、静态性能达到直流调速的水平。对于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一般采用最大转矩电流比的控制策略进一步对永磁同步电机进行线性化解耦。目前,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系统普遍采用速度和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法,对速度的控制大部分利用传统的PID控制器,传统PID控制虽然原理简单,鲁棒性、稳定性好,但是快速性和抗干扰的能力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模糊滑模和神经网络的永磁同步电机复合控制系统,本实用新型兼备模糊滑模控制和神经网络控制的优点,实现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的强鲁棒性、高稳定性,并且提高稳态精度,达到控制的快速性和强的抗负载扰动能力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这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模糊滑模和神经网络的永磁同步电机复合控制系统,包括转速控制外环以及电流控制内环,转速控制外环中的控制单元采用复合控制模块,所述复合控制模块包括模糊滑模控制模块与神经网络控制模块,模糊滑模控制模块与神经网络控制模块通过两加权因子λn、λf 结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控制模块中的神经网络控制模块传统PID控制的延伸,通过神经网络的在线学习,实现对控制系统的优化,而模糊滑模控制模块则是在花磨边结构中采用积分变结构控制策略,在滑模线的设计中引入状态积分项,省去实现滑模速度控制所需的加速度信号,直接选择函数切换控制,相对于比例切换控制参数更容易确定。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申请人还有进一步的详细实施措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秉刚,未经曹秉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340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