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下铲运机的驾驶室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43820.4 | 申请日: | 2012-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873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13 |
发明(设计)人: | 冯孝华;陈强;石峰;顾洪枢;战凯;郭鑫;段辰玥;袁琳阳;张建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主分类号: | E02F9/16 | 分类号: | E02F9/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赵镇勇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铲运机 驾驶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矿山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下铲运机的驾驶室。
背景技术
地下铲运机又称地下装载机,是一种通过轮胎行进、并且依靠机身前端铲斗进行装卸和运输的机械设备;它具有体积小、机构紧凑、灵活机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矿山和地下工程的采掘作业。由于地下铲运机的作业环境大多是空间狭小的隧道,因此地下铲运机的机身宽度和机身高度受到了严格的限制,进而使得驾驶室的空间很小,很难像地面上的大铲运机一样做成封闭式的结构。同时,由于隧道内空间狭小,地下铲运机无法调转车头,因此地下铲运机通常只能采用前进和倒退两种行驶方式进行工作,这就使得地下铲运机前进行驶的时间与倒退行驶的时间基本相同;为了方便驾驶员控制地下铲运机的前进行驶和倒退行驶,现有的驾驶室大多都采用了侧坐式布置在机身上。
目前,现有地下铲运机的组成结构主要可以包括前车体、后车体以及驾驶室三部分;其中,前车体与后车体之间大多通过车体上部铰接板和车体下部铰接板进行连接,所述的驾驶室大多固定在车体上部铰接板以及前车体上;具体而言,车体上部铰接板的一端可以焊接在前车体的上部,其另一端可以与后车体的上部铰接;车体下部铰接板的一端可以焊接在前车体的下部,其另一端可以与后车体的下部铰接。如图1所示,现有地下铲运机驾驶室的具体结构可以包括:背部支撑板C1、顶部挡板C2、前端支撑立柱C3、底部承重板C4以及弧形挡泥板C5;背部支撑板C1的上端与顶部挡板C2的后端连接,顶部挡板C2的前端通过前端支撑立柱C3与车体上部铰接板A2连接;背部支撑板C1的下部与弧形挡泥板C5的下部连接,弧形挡泥板C5与前车体的车轮挡板A1连接;背部支撑板C1的下端与底部承重板C4的后端连接,该底部承重板C4与车体下部铰接板之间设有间隙;该背部支撑板C1的下部的内侧固定有座位支架B1。现有驾驶室的这一组成结构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第一,现有驾驶室的结构简单,仅有背部支撑板C1和前端支撑立柱C3承担着竖直方向上的冲击力;当竖直方向上的冲击力较大时,背部支撑板C1以及为前端支撑立柱C3提供支撑作用的车体上部铰接板A2都会产生形变,这会导致驾驶室无法正常使用;尤其是当冲击力集中在前端支撑立柱C3附近时,车体上部铰接板A2会产生严重形变,而车体上部铰接板A2承担着连接前车体与后车体的重任,它与后车体的铰接部件间有严格的同轴度要求,因此车体上部铰接板A2的严重形变将会导致前车体与后车体无法正常运动;在实际生产中,为了保证前车体与后车体之间能够安全可靠的进行连接,现有地下铲运机所使用的车体上部铰接板A2通常具有较大的厚度和硬度,因此这种车体上部铰接板A2产生严重形变后很难进行修复。
第二,由于地下铲运机的工作环境恶劣,经常有大小不等的石块落下,而现有驾驶室的两侧并无任何遮挡,因此这些石块极易落入驾驶室,进而给驾驶员的人身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下铲运机的驾驶室,不仅能够提高驾驶室在竖直方向上承受冲击的能力,而且能够有效防止小块石头滚入驾驶室,因此能够有效避免背部支撑板C1和车体上部铰接板A2产生形变破坏,并且大幅提高了驾驶室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地下铲运机的驾驶室,固定于地下铲运机车体上,包括:背部支撑板C1、顶部挡板C2、前端支撑立柱C3、底部承重板C4、弧形挡泥板C5、背部支撑立柱D1以及侧面防护栏D2;
所述的车体包括前车体车轮挡板A1、车体上部铰接板A2以及车体下部铰接板A3;
背部支撑板C1的顶端与顶部挡板C2的后端连接;顶部挡板C2的前端与前端支撑立柱C3的上端连接;前端支撑立柱C3的下端与所述的车体上部铰接板A2连接;
背部支撑板C1的底端与底部承重板C4的后端连接;底部承重板C4的前端与所述车体下部铰接板A3的后端连接;
背部支撑板C1的下部固定在弧形挡泥板C5的外侧;弧形挡泥板C5的内侧固定在所述前车体车轮挡板A1的外侧,弧形挡泥板C5的底端与所述车体下部铰接板A3的侧面连接;
背部支撑立柱D1的顶端与顶部挡板C2的后端连接,背部支撑立柱D1的底端与底部承重板C4的后端连接;
侧面防护栏D2的下端固定在弧形挡泥板C5的上部,侧面防护栏D2的上端与顶部挡板C2靠近弧形挡泥板C5的一侧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背部支撑立柱D1为两根,并且分别设置于背部支撑板C1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未经北京矿冶研究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438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自来水增压的物业供水系统
- 下一篇:挖掘式装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