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胀形内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88927.0 | 申请日: | 2012-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628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06 |
发明(设计)人: | 徐明;雷亚;龚仕林;周雄;杨治明;刘复元;林顺洪;陈超;欧忠文;胡玉梅;杜维先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科技学院;龚仕林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1331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驱动 整体 复合 胀形内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成型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为一种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胀形内模。
背景技术
汽车制造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汽车工业也蓬勃发展。从汽车整车到部件的性能,都已经成为了目前工业研究的主要课题,而桥壳作为汽车的重要零件之一,桥壳不仅对汽车起着支撑作用,而且还是差速器、主减速器以及驱动车轮传动装置的外壳。汽车桥壳质量对整车性能的影响非常大,桥壳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疲劳寿命,而且还应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质量轻,易于拆装和维护。
汽车桥壳成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优缺点如下:
铸造成型工艺
优点:易铸造成形形状复杂和壁厚不均的桥壳,刚度、强度较大;
缺点:控制成形流动困难,易产生裂纹、气孔,且重量大,后续加工复杂,焊接工序易产生裂纹、变形;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中、重型载重汽车的后桥壳生产。
冲压-焊接成型工艺
优点:工艺性好,废品率较低,可靠性高,容易制造,加工余量小,质量轻,精度高,价格较低,产品改型方便,易实现生产自动化;
缺点:工序繁多,仅适合简单的几何形状的桥壳生产,且生产得到的桥壳强度较低,耗资大;另外还具有对焊接要求高,质量难以保证,易产生裂纹、变形、漏孔的缺陷,并且焊接区容易域疲劳断裂;
适用范围:适用范围较广,一般用于轻型车、农用车。
扩张成形
优点:扩张成型工艺是是冲压-焊接成型工艺的派生,但其工作量减少,加工效率高,密封性好,得到的桥壳的刚度和强度高、重量轻;
缺点:纵向开缝处易产生横向裂纹,琵琶包处翻边宽度不均匀,侧面易起皱拉伤;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小轿车,轻、中型载重汽车。
机械胀形
优点:工作量减少,加工效率高,得到的后桥重量轻,可生产尺寸较高、形状复杂的桥壳,且坯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均较高,后桥的综合力学性能高;
缺点:胀形力难以控制,胀形机理和过程复杂,易产生裂纹;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乘用车和轻中型载货汽车。
液压胀形
优点:材料利用率高,工序少,生产效率高,得到的桥壳强度和刚度高、且重量轻,易实现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
缺点:工艺仍不太成熟,对高压液压源要求高,易漏油和污染环境,投资初期耗费时间和资金;
适用范围:轿车、轻型和中型载重汽车。
综上,桥壳的实际生产要求尽量降低成本,保证其机械性能,同时还要尽量缩短研发周期,这就需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来推动桥壳成形方法的快速发展。
针对现有汽车桥壳成形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我国实际应用现状,现有的汽车驱动桥后桥壳的加工成型工艺主要有主要问题和不足:
1、我国实际应用的桥壳成形方法大部分为铸造成型工艺和冲压-焊接成型工艺,其它成型方法由于技术、经济等原因,应用较少,或正处于研究试验阶段;
2、机械胀形的胀形力难以控制,胀形机理和过程复杂,易产生裂纹,但坯料利用率、生产效率、综合力学性能高;
3、液压胀形工艺仍不太成熟,对高压液压源要求高,易漏油和污染环境,初期耗费时间和资金,但得到的桥壳强度和刚度高、重量轻,易实现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探索一种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胀形内模,通过采用该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胀形内模,可以较好的控制汽车驱动桥连续胀形的全过程,具有坯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均较高的优点,得到的汽车驱动桥壳壁厚均匀、尺寸精度较高、重量较小、强度和刚度均较高,并具有较好的疲劳寿命,能够有效保证汽车驱动桥装配、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胀形内模,通过采用该汽车驱动桥整体复合胀形内模,不仅可以较好的控制汽车驱动桥连续胀形的全过程,能够满足汽车驱动桥胀形生产的需求,而且得到的汽车驱动桥具有机械强度高、疲劳寿命长和重量小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科技学院;龚仕林,未经重庆科技学院;龚仕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889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