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蓄电池电量保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499946.3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631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康春风;吴成明;邹凌华;戴礼强;韩海强;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B60L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122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蓄电池 电量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蓄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蓄电池电量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停放时,部分电器元件仍处于待命和工作状态,仍要消耗蓄电池的电能;若停放时间过久,蓄电池内的电量逐渐下降,再次使用时,车辆有时会无法启动,给汽车的使用造成极大的不便。
有些驾驶员为了避免汽车长时间停放造成蓄电池内的电量的消耗,会手动断开蓄电池的负极连接电缆;使用时再重新连接;但经常操作会造成蓄电池供电回路连接不良,影响用电设备工作,甚至产生电火花而自燃,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如果有一种既能避免蓄电池的电量消耗,又能确保用电安全,操作简单、方便的装置,将会给人们带来很多便利。
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CN1452257A,授权公开日2003年10月29日,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包括内部空间的筒;电极组件,其设置在所述筒的内部空间内;和盖组件,其置于形成于所述筒内的开孔上,以便密封所述筒并电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上,所述盖组件包括:盖板,其连接到开孔,以便密封所述筒;片状板,其安装到所述盖板的一侧上并连接到所述电极组件;绝缘板,其介于所述盖板和所述片状板之间;电极针,其穿过所述盖板、所述片状板和所述绝缘板,以便使所述 盖板、所述片状板和所述绝缘板互相连接;和绝缘垫圈,其介于所述盖板和所述电极针之间,所述电极针包括:头部,其安装在所述盖板的一侧并在接触所述绝缘垫圈的区域内形成为多级;和柱体,其从所述头部伸出并穿过所述绝缘垫圈、所述盖板、所述绝缘板和所述盖板。该发明是一种具有防漏电功能的蓄电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在停放时,与蓄电池相连接的用电部件仍消耗电量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蓄电池电量保护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蓄电池电量保护装置,所述汽车包括仪表台、蓄电池,蓄电池通过蓄电池电缆与用电部件相连接;所述保护装置包括微处理器、电压比较器、用于提供比较电压的比较电源、继电器和保护装置电源,所述蓄电池和比较电源分别与电压比较器的输入端相连接,微处理器分别与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和继电器相连接,所述继电器设于蓄电池电缆上,所述微处理器上设有控制开关;继电器和微处理器分别与保护装置电源相连接。
使用本实用新型后,驾驶员可以在车内通过简单的操作便可断开蓄电池电缆,并且当蓄电池的电压降低到一定数值时,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亦可自动断开电缆,确保汽车经过长时间的放置后,仍能够顺利启动。并且,可以有效避免手动断开蓄电池电缆所造成的安全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蓄电池电量保护装置的操作过程如下:
当驾驶员停车熄火后,驾驶员可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微处理器延时断开继电器,在延迟时间内,驾驶员可关闭车窗,锁好车门等,然后,微处理器控制继电器断开,蓄电池的供电回路被切断。
若驾驶员离开车辆时忘记通过控制开关断开继电器,经过一段时间后,蓄电池的电压逐渐下降,当电压降低到比较电压值以下时,微处理器控制继电器断开,蓄电池的供电回路被切断。
驾驶员要重新开车时,首先,通过控制开关控制继电器闭合,蓄电池的供电回路闭合,汽车可正常使用;若按下控制开关后,没有启动车辆,当电池电压低于比较电压值时,微处理器重新控制继电器断开。
作为优选,蓄电池和比较电源分别与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相连接。
当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电压高于反相输入端的比较电压时,电压比较器输出为高电平;
当电压比较器的同相输入端电压低于反相输入端的比较电压时,电压比较器输出为低电平。微处理器通过检测电压比较器输出端的电平值来判断是否该自动断开继电器。
作为优选,所述电压比较器采用LM339芯片或LM393芯片。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开关包括切断按钮和复位按钮。按下切断按钮后,微处理器发送控制信号使继电器断开;按下复位按钮后,微处理器发送控制信号使继电器闭合。
作为优选,所述微处理器位于仪表台上。
作为优选,继电器为常闭继电器。
作为优选,微处理器为单片机微处理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4999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