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微车的发动机的附件轮系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03637.9 | 申请日: | 2012-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327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发明(设计)人: | 贺智炯;李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67/06 | 分类号: | F02B67/06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发动机 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附件轮系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微车的发动机的附件轮系。
背景技术
现阶段发动机的附件轮系为了追求发动机的紧凑设计,大多采用一根皮带驱动所有的附件系统。发动机的附件轮系张紧一般采用自动张紧器张紧,采用自动张紧器张紧附件皮带是一种比较好的张紧方式,可以保证皮带的张紧力,使附件轮系可靠运行,但是应用微车的轮系布置空间较小,无法布置自动张紧器。同时,自动张紧器价格较高,对于小排量的微车发动机来说,成本较高。目前,微车市场的需求趋于多样化,整车取消空调配置的需求也很多,如果整车取消空调配置自然而然就要将空调压缩机去掉,而发动机附件轮系在常规设计开发中,空调压缩机带轮通常是和其他附件带轮一起由一根皮带驱动,没有考虑整车取消空调配置的需求,如果整车取消空调配置,就要对现有的发动机附件轮系进行重新设计开发,这样就会带来一系列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汽车发动机附件轮系采用自动张紧器价格昂贵、占用空间大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自动张紧器,降低成本的应用于微车的发动机的附件轮系。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微车的发动机的附件轮系,包括曲轴带轮、机械动力转向泵带轮、交流发电机带轮和第一多楔带,所述曲轴带轮、机械动力转向泵带轮和交流发电机带轮通过第一多楔带围绕连接,所述交流发电机带轮为张紧轮。
所述曲轴带轮为双层带轮,所述第一多楔带缠绕所述曲轴带轮的第一层;还包括第二多楔带和空调压缩机带轮,所述曲轴带轮和空调压缩机带轮通过第二多楔带围绕连接,所述第二多楔带缠绕所述曲轴带轮的第二层。
所述机械动力转向泵带轮和交流发电机带轮位于所述曲轴带轮两侧。
所述曲轴带轮和机械动力转向泵带轮之间设有水泵带轮,所述水泵带轮与第一多楔带外侧摩擦啮合,所述水泵带轮和机械动力转向泵带轮位于所述曲轴带轮同一侧。
所述机械动力转向泵带轮和交流发电机带轮之间设有第一惰轮,所述交流发电机带轮和曲轴带轮之间设有第二惰轮,所述第一惰轮和第二惰轮与第一多楔带外侧摩擦啮合。
所述第二多楔带为弹性多楔带。
考虑到各带轮的布置及皮带传动的可靠,第一多楔带轮系中,通过调节交流发电机带轮的位置实现皮带张紧。具体由发电机支架,滑块,调节螺栓来实现交流发电机带轮位置的改变。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应用了手动调节的机械张紧结构,在满足附件轮系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少了自动张紧器,不但使发动机成本降低,也使发动机结构更加紧凑。与此同时,采用单独的弹性多楔带驱动空调压缩机,在整车取消空调配置时,只需去掉第二层弹性多楔带及空调压缩机就可实现,方便快捷。减少了改动附件轮系的一系列麻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微车的发动机的附件轮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应用于微车的发动机的附件轮系的第一层轮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应用于微车的发动机的附件轮系的第二层轮系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曲轴带轮,2、水泵带轮,3、机械动力转向泵带轮,4、第一惰轮,5、交流发电机带轮,6、第二惰轮,7、空调压缩机带轮,8、第一多楔带,9、第二多楔带,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微车的发动机的附件轮系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曲轴带轮1、机械动力转向泵带轮3、交流发电机带轮5和第一多楔带8,曲轴带轮1、机械动力转向泵带轮3和交流发电机带轮5通过第一多楔带8围绕连接,交流发电机带轮5为张紧轮。
曲轴带轮1为双层带轮,第一多楔带8缠绕曲轴带轮1的第一层;还包括第二多楔带9和空调压缩机带轮7,曲轴带轮1和空调压缩机带轮7通过第二多楔带9围绕连接,第二多楔带9缠绕曲轴带轮1的第二层。机械动力转向泵带轮3和交流发电机带轮5位于曲轴带轮1两侧。空调压缩机带轮7与交流发电机带轮5同侧且在交流发电机带轮5下方。
曲轴带轮1和机械动力转向泵带轮3之间设有水泵带轮2,水泵带轮2与第一多楔带8外侧摩擦啮合,水泵带轮2和机械动力转向泵带轮3位于曲轴带轮1同一侧。
机械动力转向泵带轮3和交流发电机带轮5之间设有第一惰轮4,交流发电机带轮5和曲轴带轮1之间设有第二惰轮6,第一惰轮4和第二惰轮6与第一多楔带8外侧摩擦啮合。第二多楔带9为弹性多楔带。
图2为图1应用于微车的发动机的附件轮系的第一层轮系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036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传感器新生儿保温箱
- 下一篇:一种新型四肢清创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