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CO全径向等温变换炉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12601.7 | 申请日: | 2012-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76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7 |
发明(设计)人: | 许仁春;涂林;施程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02 | 分类号: | B01J8/02;C01B3/1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刘凤钦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co 径向 等温 变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化工设备领域,具体指一种CO全径向等温变换炉。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在粉煤气化生成的高浓度CO变换流程设计过程中,变换炉均采用绝热反应器。由于粗合成气中CO含量高,同时变换反应又是强放热过程,因此,变换单元在流程设置上均采用多台绝热炉串联进行CO变换反应,炉间移走反应热。这也造成了传统高浓度CO变换流程复杂、反应器台数多、系统压降大、设备投资高、变换炉温度控制困难,在催化剂硫化和正常运行时容易超温,存在安全隐患;绝热温升抑制了CO反应平衡,造成单台变换炉CO转化率低等一系列问题。
基于绝热变换炉在高浓度CO变换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近年来国内一些工程公司对全等温变换炉也进行了研究和开发。等温变换炉的工作原理较简单,在等温变换炉内置入换热管道,当炉内发生CO变换反应时,通过锅炉给水副产蒸汽的方式移走反应热,这样就可以保持催化剂床层温度基本恒定。相比绝热变换炉可以省去炉间的热能回收设备,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设备投资。等温变换炉工作原理虽然简单,但在工程设计和装置实际运行过程中,等温炉要能够及时移走反应热、炉子的结构要简单、炉子的催化剂更换和检维修要方便快捷、变换气分布要均匀,同时解决好炉内热应力问题也非常关键和重要。
公告号为CN101721956A的中国专利申请了一种《等温低温CO变换反应器》,该等温反应器内用于移走反应热的锅炉水从换热管道顶部进入,产生的蒸汽也是从换热管道顶部以自蒸发的形式移出,这使锅炉水的流动性很差,通过锅炉水移走反应热的能力有限,反应器仍然存在超温的风险。
该等温反应器对自身所产的饱和中压蒸汽进行了过热,在工程化过程中此设计方案很难实施,原因是饱和中压蒸汽的比热很小,在等温反应器内由饱和中压蒸汽变成过热中压蒸汽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很少,不能有效的移走变换反应热量,肯定会导致等温反应器局部超温,烧坏局部超温处的变换催化剂。
该等温反应器采用全封闭型式,只能在设备制造过程中进行催化剂的装填,催化剂失活后的装卸更换无法实现,另外如果换热管破裂,也无法进行修补和封堵。
该等温反应器内部分为汽室和水室,下部有换热管和倒U形管,结构复杂,制造加工难度大,成本高。
该等温反应器内CO变换反应发生在250℃以上,换热管束所在内部筒体上下部分均与反应器外部筒体焊接连接,在高温下炉内热应力无法释放,会造成内部筒体弯曲变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状况,提出一种CO全径向等温变换炉,它利用循环水连续、快速地移走高浓度CO变换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热,使反应器能够维持在恒温状态下进行变换反应,同时优化和简化炉体结构型式,为催化剂的快速装卸、更换和设备检维修提供便利,还要解决高温工况下反应器的热应力释放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CO全径向等温变换炉,包括:
炉体,封闭容器,炉体的顶部设有反应气入口和检修人孔,炉体的上部侧壁上设有冷却水出口,炉体底部设有冷却水入口;
换热管束,设置在所述炉体内,由多根相互平行的换热管组成;
气体分布器,设置在所述炉体内,进入炉体内的气体经气体分布器均流后进入催化剂床层;
上管板和下管板,连接在所述气体分布器的上、下两端,其上设有多个管孔,各换热管的两端分别插设在上、下管板上对应的管孔内;
气体收集器,用于收集反应后的合成气,纵向设置在所述炉体中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炉体包括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的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炉体的顶部还设有变换气出口;所述气体收集器的下端连接所述下管板,所述上管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气体收集器的上端穿过该连接孔可拆卸连接出气管;该出气管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的变换气出口并外露于所述炉体;
所述上管板的上方连接有环形上封头,所述下管板密封连接所述炉体并位于所述中段和所述下段之间。
较好的,炉体的三段之间均可通过法兰连接,以保证炉体外部的拆卸和内部管束的整体抽出。炉体可以支承支撑?在裙座上立式放置。
为了方便催化剂的装填、更换,所述气体分布器可以由可拆卸连接在一起的多个分段短节组合而成,并且各分段又由两个半圆筒可拆卸连接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石化宁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126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