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元器件散热的胶带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25133.7 | 申请日: | 2012-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1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金闯;梁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元器件 散热 胶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胶粘带,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元器件散热的胶带。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行业的快速发展,现在从普通的台式电脑,到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科技创新突飞猛进。电子产品携带越来越轻便化,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大,这样导致集成度越来越高。这样导致体积在缩小,功能变强大,直接导致电子元器件的散热要求越来越高。而以前采用的风扇式散热,由于体积大,会产生噪音等问题,逐渐被市场淘汰。进而产生了其他的散热材料,如铜箔、铝箔类散热,但是由于资源有限,而且价格昂贵,散热效果也没有想象中的好,慢慢的,都在寻找新的高效的散热材料。科学发现,石墨材料特有的吸热散热性能,能很好地满足现有电子元器件的散热。
而目前市场上已石墨纸散热为多,但是这个也存在一些缺点,加工比较复杂,要经过特殊处理,且厚度相对比较厚(石墨材料厚度越厚,散热效果越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元器件散热的胶带,此用于元器件散热的胶带可有效地防止石墨热交换材料表面划伤,从而得到一种稳定使用的、具有良好导热性的导热界面材料;且使用方便,便于将热源表面与胶带紧密结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元器件散热的胶带,包括一金属编织层,此金属编织层由作为经线的第一铜丝与作为纬线的第二铜丝经纬编织形成;此金属编织层上表面粘覆有铝箔层,金属编织层下表面涂覆有粘胶层,此粘胶层另一表面贴覆有离型材料层,所述粘胶层内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石墨颗粒。
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如下:
1. 上述方案中,所述石墨颗粒的直径范围为3?6微米。
2. 上述方案中,所述金属编织层中第一铜丝、第二铜丝的直径为0.003?0.006mm。
3. 上述方案中,所述离型材料层是离型膜层或者离型纸层。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用于元器件散热的胶带,其铝箔层可有效地防止石墨热交换材料表面划伤,从而得到一种稳定使用的、具有良好导热性的导热界面材料;其次,其粘胶层内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石墨颗粒,使用方便,仅需将表面的离型纸剥离后,分别粘覆热源表面和散热组件,即可将热源(电子器件)表面与导热胶粘带紧密结合。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超薄石墨散热胶粘带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金属编织层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1、金属编织层;11、第一铜丝;12、第二铜丝;2、粘胶层;3、离型材料层;4、石墨颗粒;5、铝箔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用于元器件散热的胶带,包括一金属编织层1,此金属编织层1由作为经线的第一铜丝11与作为纬线的第二铜丝12经纬编织形成;此金属编织层1上表面粘覆有铝箔层5,金属编织层1下表面涂覆有粘胶层2,此粘胶层2另一表面贴覆有离型材料层3,所述粘胶层2内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石墨颗粒4。
上述石墨颗粒4的直径范围为4.8微米。
上述金属编织层1中第一铜丝11、第二铜丝12的直径为0.0032mm,上述离型材料层3是离型纸层。
实施例2:一种用于元器件散热的胶带,包括一金属编织层1,此金属编织层1由作为经线的第一铜丝11与作为纬线的第二铜丝12经纬编织形成;此金属编织层1上表面粘覆有铝箔层5,金属编织层1下表面涂覆有粘胶层2,此粘胶层2另一表面贴覆有离型材料层3,所述粘胶层2内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石墨颗粒4。
上述石墨颗粒4的直径范围为4.5微米。
上述金属编织层1中第一铜丝11、第二铜丝12的直径为0.0055mm,上述离型材料层3是离型膜层。
采用上述用于元器件散热的胶带时,其铝箔层可有效地防止石墨热交换材料表面划伤,从而得到一种稳定使用的、具有良好导热性的导热界面材料;其次,其粘胶层2内部均匀分布有若干个石墨颗粒4,使用方便,仅需将表面的离型纸剥离后,分别粘覆热源表面和散热组件,即可将热源(电子器件)表面与导热胶粘带紧密结合。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251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