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防碰撞保护安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56330.5 | 申请日: | 2012-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67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06 |
发明(设计)人: | 朱太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太平 |
主分类号: | B60Q9/00 | 分类号: | B60Q9/00;B60T7/12;B60R21/0134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陈宏伟 |
地址: | 138001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碰撞 保护 安全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汽车防碰撞保护安全装置,用于预防汽车碰撞及汽车产生碰撞时减少损失与危害,属于汽车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成为了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然而,因各种原因导致交通事故频发,据统计2001-2010年的10年间,有约9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数以亿计。很多事故是因为驾驶员疏忽大意,没来得及及时制动造成的。另外,天气环境的变化、路面工况的变化及驾驶员的误操作与事故的发生也有直接关系。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建设和道路运输的飞速发展,与营运客车相关的重特大交通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客车发生正面碰撞的事故约占整个客车事故的50%~60%。从医学角度讲,人的视觉信息传递给大脑,大脑再向肢体传递指令需要1.5秒的时间--这个1.5秒,正是少有人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原因,也正是很多司机懊恼“明明踩了刹车,为何还是撞上去了”的原因所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防碰撞保护安全装置,的目的在于可以预防汽车碰撞及汽车产生碰撞时减少损失与危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防碰撞保护安全装置,其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包括激光雷达测距传感器、通信模块、微控制器、PWM声音报警单元、第一CAN收发模块、第二CAN收发模块及防碰撞缓冲气囊模块、ABS制动系统、DC/DC模块;其中,DC/DC模块与微控制器连接,提供微控器所需的电源;微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向激光传感器采集数据;微控制器驱动PWM声音报警单元进行报警;微控制器通过汽车CAN总线与ABS制动系统连接,发出控制信号采取自动制动减速使车距回到安全行车距离;微控制器通过第一CAN收发模块与ABS制动系统连接发出控制信号采取紧急制动;微控制器通过第二CAN收发模块控制汽车CAN总线启动防碰撞缓冲气囊模块驱动缓冲气囊工作。
激光雷达测距传感器将收集到的雷达数据通过标准数据RS232接口传递给通信模块,通信模块的R2OUT和R2IN引脚分别与微控制器的RXD和TXD引脚相连,实现微控制器与激光传感器之间的信息交换与控制,微控制器通过RXCAN引脚和TXCAN引脚与CAN收发模块的RXD引脚和TXD引脚相连,将控制信号传给CAN收发模块,CAN收发模块通过信号线CAN_H和CAN_L与汽车CAN总线连接,实现对汽车ABS制动系统和防碰撞缓冲气囊模块进行控制;微控制器通过PTO输出端口发出控制信号,驱动PWM声音报警单元进行报警;微控制器通过第一CAN收发模块控制汽车CAN总线向ABS制动系统发出控制信号;微控制器通过第一CAN收发模块控制汽车CAN总线向ABS制动系统发出控制信号;微控制器通过第二CAN收发模块控制汽车CAN总线启动防碰撞缓冲气囊模块驱动缓冲气囊工作。
其中,激光雷达测距传感器向汽车前方不断发射激光束,在收到反射回波后计算出汽车前方汽车或障碍物与本车的距离、方向角以及与本车之间的相对速度。微控制器通过通信模块不断的向激光传感器采集数据,判断汽车行驶状态,如果处于安全行车距离时,微控制器继续采集数据,如果处于小于安全行车距离大于紧急制动距离时,微控制器发出控制信号,驱动声音报警电路进行报警;同时,微控制器通过第一CAN收发模块向ABS制动装置发出控制信号,采取自动制动减速使车距回到安全行车距离;如果前方汽车或障碍物与本车的距离小于本车紧急制动距离时则微控制器通过第一CAN收发模块向ABS制动装置发出控制信号,采取紧急制动;同时向气体发生器控制模块输出启动信号,气体发生器控制模块接到启动信号后立即启动缓冲气囊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挡板迅速膨胀展开,当本车与前车或障碍物相撞击时起到碰撞缓冲作用,从而将本车的损伤降到最低限度。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采用主动方式对车辆前方的安全状况进行判断和自动处理,减轻了驾驶员工作强度,增强了车辆行驶安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用于一切车辆的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理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图中,1.激光雷达测距传感器、2.通信模块、3.微控制器、4.声音报警单元、5.第一CAN收发模块、6.第二CAN收发模块、7. 防碰撞缓冲气囊模块、8. ABS制动系统、9.DC/DC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太平,未经朱太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563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芯片封装体
- 下一篇:一种自动闭门液压缓冲合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