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七速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5452.0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146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1 |
发明(设计)人: | 崔刚;方志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F16H3/08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马佑平;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七速双 离合器 变速器 传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变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典型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指的是通过两个离合器分别和两根输入轴连接,传递发动机动力。双离合器传动装置由两组同轴嵌套或平行布置的离合器,同轴、内外嵌套布置的两根输入轴,两根平行布置的输出轴,布置在输出轴上的多个同步器、多个换档拨叉以及1个差速器组成。变速器奇、偶数档输入齿轮分别布置在两根输入轴上,通过两个离合器的切换以及不同同步器动作,经由不同输出轴实现扭矩变换和输出。双离合器变速器主要应用于乘用车,现有双离合器变速器存在的问题是轴向长度较长,不能够适应乘用车越来越高的紧凑性要求,减小了整车布置灵活性。在2011年7月21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1110204560.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通过三档和五档共用一个主动齿轮、四档和六档共用一个主动齿轮、二档和倒档共用一个主动齿轮,减少了零件数量,降低了轴向长度。但是,由于整车发动机舱空间限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向长度较短、零件较少的七速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七速双离合器变速器传动装置,包括:
同轴设置的内输入轴1和外输入轴2、第一输出轴3、第二输出轴4,所述外输入轴2为空心轴,嵌套在所述内输入轴1上,并与所述内输入轴1同轴;
第一离合器C1和第二离合器C2,所述第一离合器C1设于所述内输入轴1的一端,所述第二离合器C2设于所述外输入轴2一端;
具有主减速齿轮50的差速器5;
所述内输入轴1的另一端上依次固定设有一档主动齿轮11、七档主动齿轮17和三档主动齿轮13,所述三档主动齿轮同时作为五档主动齿轮;
所述外输入轴2的另一端上依次固定设有四档主动齿轮24和二档主动齿轮22,所述四档主动齿轮同时作为六档主动齿轮,所述二档主动齿轮同时作为倒档主动齿轮;
所述第一输出轴3上依次设有一档从动齿轮31、三档从动齿轮33、四档从动齿轮34、倒档从动齿轮38和第一输出齿轮30,其中所述一档从动齿轮31、所述三档从动齿轮33、所述四档从动齿轮34、所述倒档从动齿轮38空套在所述第一输出轴3上,并可绕所述第一输出轴3转动,所述第一输出齿轮30和所述第一输出轴3固定连接,以输出所述第一输出轴3的扭矩,所述第一输出轴3上位于所述一档从动齿轮31和所述三档从动齿轮33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同步器SC1,可选择性地将第一档扭矩和第三档扭矩传递给所述第一输出轴3,所述第一输出轴3上位于所述四档从动齿轮34和所述倒档从动齿轮38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同步器SC2,可选择性地将第四档扭矩和倒档扭矩传递给所述第一输出轴3;
所述第二输出轴4上依次设有七档从动齿轮47、五档从动齿轮45、六档从动齿轮46、二档从动齿轮42和第二输出齿轮40,其中所述七档从动齿轮47、所述五档从动齿轮45、所述六档从动齿轮46和所述二档从动齿轮42空套在第二输出轴4上,并可绕第二输出轴4转动,所述第二输出齿轮40和所述第二输出轴4固定连接,以输出所述第二输出轴4的扭矩,所述第二输出轴4上位于所述七档从动齿轮47和所述五档从动齿轮45之间固定设有第四同步器SC4,所述第四同步器SC4可选择性地将第七档扭矩和第五档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第二输出轴4上位于所述六档从动齿轮46和二档从动齿轮42之间固定设有第三同步器SC3,可选择性地将第六档扭矩和第二档扭矩传递给第二输出轴4;
所述一档主动齿轮11与所述一档从动齿轮31为常啮合,所述七档主动齿轮17与所述七档从动齿轮37为常啮合,所述三档主动齿轮13同时与所述三档从动齿轮33、所述五档从动齿轮45为常啮合,所述四档主动齿轮24同时与所述四档从动齿轮34、所述六档从动齿轮46为常啮合,所述二档主动齿轮22和所述二档从动齿轮42为常啮合,所述二档从动齿轮42和所述倒档从动齿轮38为常啮合;
所述第一输出齿轮30、所述第二输出齿轮40同时与所述差速器5的主减速齿轮50为常啮合;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差速器5上,还设置有驻车棘轮51,且所述驻车棘轮51位于所述主减速齿轮50的右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54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