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行消除压力液位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5526.0 | 申请日: | 2012-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3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邓东;李彩霞;张永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30 | 分类号: | B67D7/30;B67D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李玉明 |
地址: | 072751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 消除 压力 控制 装置 | ||
1.一种自行消除压力液位控制装置,包括油罐(1)、溢流安全阀(2)、油泵(3)、油枪(4)、快速接头(5)、液位控制器(6)和油箱(7);油泵(3)的进油管在油罐(1)内,油泵(3)通过油管连接溢流安全阀(2)的进口,溢流安全阀(2)的出口管线在油罐(1)内;其特征在于:油泵(3)的排油管连接油枪(4)的进口,油枪(4)的出口直接连接快速接头(5),快速接头(5)的另一端通过管线与油箱(7)顶部进油口连接,液位控制器(6)固定在油箱(7)的顶部,液位控制器(6)下端的浮子(608)在油箱(7)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消除压力液位控制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液位控制器(6)由顶盖(601)、阀座(602)、阀芯(603)、第一垫片(604)、导杆(605)、底座(606)、挡座(607)、浮子(608)、第一挡圈(609)、导管(610)、第二挡圈(611)、第二垫片(612)、第一密封圈(613)、壳体(614)、第二密封圈(615)、空气滤清器(616)、弹垫(617)和螺钉(618)组成;
导杆(605)由四段不同直径实心杆构成,从上往下,第一段直径最细,第二段和第四段次之,第三段最粗,第四段下端有一挡圈槽;底座(606)与导杆四段上端连接,其中间有一孔,四周有四个通槽,为防止底座下落其孔与导杆之间为紧配合或用轴用挡圈将其定位;第一垫片(604)、第二垫片(612)中间孔直径不同,浮子(608)为不锈钢通孔浮球,浮子的数量为四个;阀芯(603)底端有一深盲孔,外径粗细不等,粗端为锥面,锥面上有密封圈槽,第一密封圈(613)在密封槽内;将阀芯(603)与一浮子(608)连接;导杆(605)上端依次连接第二垫片(612)、浮子(608)、第二垫片(612)、浮子(608)、第一垫片(604)、带有阀芯的浮子,保证三个浮子能上下活动灵活自如;壳体(614)上端为内螺纹,往下有一段止口,下端外面为外螺纹,内径上有挡圈槽,将与导杆上连接的一组零件一并从壳体(614)底部放入壳体内部,三个浮球在壳体内部,用第二挡圈(611) 与底座(606)连接;挡座(607)中间有一通孔,周边有六个通孔,下端为锥面,上端有一止口,将止口端通过导杆(605)下端与壳体连接;导管(610)、浮子(608)、第二垫片(612)、第一挡圈(609)依次与导杆(605)下端连接,保证浮球在导管上上下活动灵活自如;阀座(602)内径不同,下端直径大,上端直径小且为锥孔,外径上有一密封圈槽,将第二密封圈(615)与阀座外径密封槽连接,将其一并与壳体(614)上端的止口处连接;顶盖(601)下端为外螺纹,上端有四个螺纹孔,将顶盖(601)与壳体上端用螺纹连接,然后将空气滤清器(616)用螺钉(618)、弹垫(617)与顶盖(601)连接在一起;壳体(614)下端与需加油的油箱用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消除压力液位控制装置,其特征是:垫片、挡座、阀芯采用的是非金属材料,与阀芯啮合的阀座采用的是非金属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552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充绒管
- 下一篇:一种污水采集样品放置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