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展示车的折叠平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66943.7 | 申请日: | 2012-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52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懋功;何兴华;黄健;邵春华;徐志强;徐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P3/025 | 分类号: | B60P3/025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1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展示 折叠 平台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展示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展示车的折叠平台结构。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展示车是企业、商家和/或文艺团体等使用的特种车辆,起到对产品巡回展示和文艺节目巡回演出的作用,对此可以通过对并不限于例举的专利文献的阅读得到充分理解,如CN2685147Y(车载折叠式展示舱)、CN2685148Y(车载翻板平移展示舱)和CN1298565C(折叠式流动展示台伸展机构)。
上述三项专利均揭示有相应的折叠平台结构,其中,CN2685147Y最具典型,其给出的折叠平台结构由图4和图5所示(本申请人对图中的附图标记作了重新标注),其中,图4所示为展示车的折叠平台结构的内、外舱板伸展或折叠状态示意图,而图5所示为内、外舱板展开后处于使用状态的示意图。
在图4和图5中,给出了在展示车的车厢厢体1的两侧各配设有一可开启或关闭的侧翼门11,折叠平台结构包括内、外舱板2、3和用于驱使内舱板2收起或展开为水平状态的作用缸4,其中,外舱板3朝向内舱板2的一侧的长度方向与内舱板2铰接,而内舱板2的两端侧面各焊固有一曲臂21,各曲臂21的一端与固定在车厢厢体1的底板上的轴座铰接,而曲臂21的另一端与作用缸4的作用缸柱41铰接,作用缸4固定在车厢厢体1的底梁上。当要将内、外舱板2、3铺展成水平状态时,首先开启侧翼门11,而后驱使作用缸4动作,作用缸柱41向缸体内回缩,带动曲臂21的所述另一端,从而使曲臂21的所述一端即与内舱板2固连的一端向顺时针方向摆动,使内舱板2连同外舱板3朝向背离车厢厢体1的方向摆移,并且在一端连接于外舱板3而另一端通过支撑杆支架连接于前述底梁上的支撑杆3a的辅助下直至使内、外舱板2、3彼此展开并且呈图5所示的水平状态。在该状态下,由内、外舱板2、3构成供开展商业活动或文艺演出的临时平台,将内、外舱板2、3收折的过程与前述动作相反。由图4和图5所示,为了确保处于水平状态下的内、外舱板2、3的承重效果,在内、外舱板2、3收折的过程与前述动作相反。由图4和图5所示,为了确保处于水平状态下的内、外舱板2、3的承重效果,在内、外舱板2、3的两侧各人为设置一组支脚,即由支脚支撑于地坪。
上述折叠平台结构虽然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但是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其一,由于内、外舱板不论是在伸展还是在收折(收起折合)过程中,外舱板连同内舱板处于悬空状态,因此不仅有失平稳性,而且存在不安全之虞;其二,由于内、外舱板的长度是与车厢厢体的厢体腔的长度相适应的,因此较为冗长,于是在构建成临时平台后,承重能力较为脆弱,容易出现变形,变形后会严重影响展开和收拢效果;其三,由于内、外舱板相对冗长并且为了确保具有合理的承重负荷的能力,因此需将内、外舱板设计得较为厚实,从而导致内、外舱板笨重,既不利于节约材料,又增强了展示车的自重,浪费展示车的能源。
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进一步改进,为此本申请人作了有益的设计,终于形成了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并且在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下在本申请人的生产场所进行了模拟试验,结果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内、外舱板在展开与收折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藉以保障安全、有利于避免内、外舱板变形而藉以保障使用寿命和有益于合理减轻内、外舱板的自重而藉以节约车辆能源的展示车的折叠平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展示车的折叠平台结构,所述的展示车包括车厢厢体,在该车厢厢体的厢腔的长度方向两侧各配设有侧翼门,所述的折叠平台结构包括内、外舱板和用于驱使内舱板展出所述厢腔或回归到厢腔内的作用缸,内舱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侧与外舱板的长度方向的一侧铰接,而内舱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的两端各固接有一曲臂,曲臂的一端枢转连接在车厢厢体的厢体底板上,并且对应于厢腔的腔口部位,而曲臂的另一端与作用缸的作用缸柱连接,作用缸固定在厢体底板背对厢腔一侧的厢体底梁上,特点是:在所述厢体底板背对所述厢腔的一侧以间隔状态固定有一组导轨,在各导轨上以插拔方式配设有一舱板支承搁栅,在所述的外舱板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并且在对应于一组舱板支承搁栅的部位设置有数量与舱板支承搁栅的数量相等的一组导向机构,导向机构与舱板支承搁栅相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669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散装物料的长距离气力输送直接装车船系统
- 下一篇:一种竹集成材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