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速器换挡驱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89946.2 | 申请日: | 2012-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21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蒋辉;王吉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隆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61/26 | 分类号: | F16H61/26;F16H61/04;F16H6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地址: | 40226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器 换挡 驱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动车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变速器换挡驱动总成。
背景技术
机动车是现代社会主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而为了使得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输出的动力与阻力相匹配,则需要设置挡位。
现有技术中,机动车辆中,或者说本申请的申请人所开发的两挡变速器中,用于换挡的驱动总成一般包括换挡轴以及拨叉,为保证换挡轴的平衡性,一般使换挡轴两端支撑于壳体,拨叉连接于换挡轴中部;该结构虽然理论上平衡性、稳定性较好,但是对换挡轴两端的导向孔须严格保证同轴度,否则换挡轴会装配困难,且换挡时易于被卡住;而保证两端的导向孔同轴度需要较为复杂及严格的加工工艺,降低工作效率且提高加工成本;即使是加工时保证了同轴度,而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因热胀冷缩以及磨损等原因导致同轴度出现偏差,影响换挡总成的正常使用,甚至报废。
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变速器换挡驱动结构进行改进,换挡轴的导向结构进行改进,不因工作环境和工作周期的改变而出现使用障碍,并简化加工工艺,节约加工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器换挡驱动总成,换挡轴的导向结构进行改进,不因工作环境和工作周期的改变而出现使用障碍,并简化加工工艺,节约加工成本并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变速器换挡驱动总成,包括拨叉和用于连接拨叉的换挡轴,所述换挡轴以可沿轴向往复运动的方式设置于一固定于变速器壳体的换挡轴座,所述拨叉至少沿轴向固定连接于换挡轴内侧端部。
进一步,所述换挡轴座上用于通过换挡轴的导向孔侧壁设有具有弹性预紧力的弹子,换挡轴设有在换挡轴往复运动过程中用于与弹子配合的至少两个换挡凹槽,至少两个换挡凹槽在换挡轴往复运动过程中分别与弹子卡接配合并且驱动拨叉与变速器的至少两个换挡位一一对应;
进一步,所述换挡凹槽为三个,三个换挡凹槽在换挡轴往复运动过程中分别与弹子卡接配合并且驱动拨叉使其与变速器的空挡、一挡和二挡的换挡位对应;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驱动换挡轴往复运动的杠杆,所述杠杆的阻力臂与所述换挡轴伸出变速器壳体的端部驱动配合,杠杆的动力臂用于连接手动驱动或电动驱动;
进一步,所述导向孔侧壁设有沿径向的深孔,所述深孔内设有用于对弹子提供预紧力的柱状弹簧,所述弹子位于深孔的开口处且外露至少为直径的五分之一;
进一步,所述拨叉固定于换挡轴位于变速器壳体内的端部;
进一步,所述拨叉与换挡轴位于壳体内的端部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换挡轴座与变速器壳体一体成形,所述导向孔贯穿换挡轴座及变速器壳体;
进一步,拨叉设有筒状端部并外套于换挡轴通过径向穿入筒状端部和换挡轴的销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变速器换挡驱动总成,换挡轴直接支撑于一个换挡轴座上,并利用换挡轴座上的导向孔导向,避免现有技术中换挡轴两端导向孔不同轴的问题,从而保证换挡驱动总成的长周期顺畅运行,不因工作环境和工作周期的改变而出现使用障碍,并简化加工工艺,节约加工成本 并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挡总成用于两挡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两挡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换挡总成用于两挡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两挡变速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变速器换挡驱动总成,包括拨叉17和用于连接拨叉17的换挡轴19,所述换挡轴19以可沿轴向往复运动的方式设置于一固定于变速器壳体13的换挡轴座,所述拨叉17至少沿轴向固定连接于换挡轴19内侧端部。
如图所示,换挡总成用于两挡变速器,图中包括变速器壳体13、变速传动系统和换挡系统,所述换挡系统包括换挡驱动总成和换挡接合器9,拨叉17另一端以可驱动换挡接合器9完成换挡的方式作用于换挡接合器9,换挡接合器9可采用现有技术的同步器,也可以是类似于滑动接合传动的其它机械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换挡轴19的内侧端部是指其位于变速器壳体13内的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隆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隆旺机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899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