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辆用前稳定杆总成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220597792.1 | 申请日: | 2012-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351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耿国超;刘安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黄灿;安利霞 |
地址: | 10002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稳定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制造领域,特别是指一种车辆用前稳定杆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前稳定杆总成大多装配于赛车或高性能汽车上,一般家用汽车不标配此装置,通过改装的方式自行加装。前稳定杆总成布置在机舱,前稳定杆总成将左、右前悬架安装板刚性连接,可以增强前机舱和车身整体刚度,抵消车辆在高速过弯状态时的侧倾过大、车架变形,改善车辆过弯能力。因此,前稳定杆总成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
现有车辆前稳定杆采用一点或两点连接的方式与前悬架安装板安装,存在连接刚度弱、连接精度低、抗扭能力差等问题,前稳定杆存在弹性差、回复变形能力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用前稳定杆总成及车辆,通过改进左、右前稳定杆连接板结构和前稳定杆材料,增强前稳定杆连接板安装强度和前稳定杆刚度,以达到增强前机舱和车身整体刚度,抵消车辆在高速过弯状态时的侧倾过大、车架变形,改善车辆过弯能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用前稳定杆总成,包括:前稳定杆;还包括:
车身左侧前悬架安装板上的左前稳定杆连接板;
车身右侧前悬架安装板上的右前稳定杆连接板;
其中,所述前稳定杆通过所述左前稳定杆连接板和所述右前稳定杆连接板,安装在车身左侧前悬架安装板和车身左侧前悬架安装板上。
其中,所述左前稳定杆连接板和所述右前稳定杆连接板均为冲压成型的单层钢板。
其中,所述单层钢板的型面具有用于与前悬架安装板配接的安装凸台、三点布置的安装孔及加强筋结构。
其中,所述车辆用前稳定杆总成通过所述安装凸台、安装孔及加强筋结构安装在机舱上部的所述左前悬架安装板和所述右前悬架安装板上。
其中,所述前稳定杆为整体式弹簧钢管。
其中,所述整体式弹簧钢管为折弯结构。
其中,所述前稳定杆和所述左前稳定杆连接板以及所述右前稳定杆连接板采用半包裹结构方式连接。
其中,所述前稳定杆被所述左前稳定杆连接板以及所述右前稳定杆连接板包裹的部分采用焊接方式刚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身,以及如上所述的前稳定杆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前稳定杆总成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改进左、右前稳定杆连接板结构和前稳定杆材料,增强前稳定杆连接板安装强度和前稳定杆刚度,以达到增强前机舱和车身整体刚度,抵消车辆在高速过弯状态时的侧倾过大、车架变形,改善车辆过弯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稳定杆总成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稳定杆总成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前稳定杆连接板的结构放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稳定杆总成在车身上的装配位置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左前稳定杆连接板
2:右前稳定杆连接板
3:前稳定杆
4:过孔
5:安装孔
6:安装孔凸台
7:包裹的部分
71:焊点
8:前稳定杆总成
9:左前悬架安装板
10:右前悬架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用前稳定杆总成8,包括:前稳定杆3;以及车身左侧前悬架安装板上的左前稳定杆连接板1;车身右侧前悬架安装板上的右前稳定杆连接板2;
其中,所述前稳定杆3通过所述左前稳定杆连接板1和所述右前稳定杆连接板2,安装在车身左侧前悬架安装板9和车身左侧前悬架安装板10上。
如图2所示,所述前稳定杆为整体式弹簧钢管,所述整体式弹簧钢管优选为折弯结构,为达到更好的防止车身侧倾的力学要求和避让机舱内其他零件,其弯曲结构设计成“弓”字形状,对前稳定杆的材料进行优化,采用刚性、抗拉强度更高的弹簧钢,以保证车身在侧倾状态时的力传递和稳定杆本体抗变形能力。
图3所示,所述左前稳定杆连接板1和右前稳定杆连接板2为单层钢板冲压成型。其中,单层钢板的型面具有用于与前悬架安装板配接的安装凸台6、三点布置的安装孔5及加强筋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5977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