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转向管的夹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687424.6 | 申请日: | 2012-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04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范鹏;隋记魁;谷彦东;陶喆;刘翔宇;顾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鹏松;谭祐祥 |
地址: | 201203 中国上海市张***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转向 夹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试验夹具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车辆试验夹具装置。
背景技术
EMC是很多电子电器产品需要考量的一个关键特性,在安全相关的产品上更是如此。因此,在产品的开发阶段,各阶段产品的EMC特性能否符合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或企业标准尤为重要。在EMC试验中,要求测试工程师不仅设计出能客观反映产品特性的EMC试验方法,还需要设计出相关的试验工具。
汽车的管柱式EPS系统(C-EPS,Column-Electrical Power Steering System)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中略去中间轴及转向器。方向盘100’(即管柱200’的输入端201’)上的力矩会通过传感器300’和电机提供的助力力矩会通过减速机构400’传递到管柱200’的输出端202’。在对外发射试验中,需要考察在一定的助力力矩(即对应一定的母线电流)下的系统EMC特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转向管的试验夹具装置,使母线电流达到目标值,并可维持恒定。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转向管的试验夹具装置,所述转向管包括转动轴和套筒,所述转动轴相对转动地套在所述套筒中,所述试验夹具装置包括夹持所述转动轴的一端的第一夹具,并且所述第一夹具上还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阻止所述第二夹具相对于所述套筒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套筒。
优选地,所述夹具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固定设有所述第二夹具和至少一个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固定所述套筒,所述第二夹具夹持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具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及紧固件,所述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连接且在所述第一夹臂及第二夹臂之间形成供所述转动轴穿过的第一孔及连通所述第一孔的缝隙,通过并紧所述第一、第二夹臂的紧固件调整所述缝隙的宽度而调整所述第一孔的大小。
优选地,所述第一孔为盲孔并且其形状与被夹持的所述转动轴的一端配合。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具包括倒置的T形杆,设在所述T形杆顶部的筒体,以及第二孔,所述筒体的圆周面侧上设有一对延伸部,所述第一孔设在所述筒体内,所述第一、第二夹臂对置设在所述一对延伸部上,所述第二孔穿过所述第一、第二夹臂。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具包括第三夹臂、第四夹臂及紧固件,所述第三夹臂及第四夹臂连接且在所述第三、第四夹臂之间形成供所述转动轴穿过的第三孔及连通所述第三孔的缝隙,通过并紧所述第三夹臂及所述第四夹臂的紧固件调整所述缝隙的宽度而调整所述第三孔的大小。
优选地,所述第二孔为圆形的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具为矩形块体,所述第三孔、所述第三、第四夹臂均设在所述块体内,所述第一夹具还包括穿过所述第三、第四夹臂的第四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具上的连接件与所述套筒榫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所述块体一侧上沿转向管轴线延伸出的突起,所述突起插在所述套筒的槽内。
优选地,所述紧固件为分别穿过所述第二孔或所述第四孔的螺栓。
优选地,所述第二夹具为转向管输出端夹具,所述第一夹具为转向管输入端夹具。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夹具装置除了能够满足EMC试验方法的要求,还具有以下特点:
夹具中有缝隙的孔和从缝隙处延伸出的凸缘面的设计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尺寸管柱的EMC试验。夹具孔径有较大调节范围,可以适用于不同轴径的管柱。而且,由于第二夹具固定,而第一夹具独立于第二夹具,因此其使用不受管柱长度的限制。
所述夹具装置的结构紧凑,不增加管柱的试验搭建空间。另外,结构简单易加工。第一、第一夹具结构简单,没有冗余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必要性,而且加工工艺简单,对工艺的要求低。因此,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夹具装置成本低,并且第一、第一夹具对材料没有特殊要求。因此工艺简单,加工的流程简单,耗时短,人力成本低。
最后,所述夹具装置使用方便。所述第二夹具的使用基于管柱输出端自身的特点,无需对管柱输出端进行改造,使用时直接将管柱输出端插入对应的第一孔内即可。使用管柱第一夹具只需在管柱套筒上切一个小槽,简单实现。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图1示出车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MC试验的工作原理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6874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冷型燃料电池温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结构改良的电池极片卷辊